2016年02月25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成都温江区花木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转型建议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张伯骏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加上秦蜀郡守李冰的治水伟业,留下了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温江区就位于成都平原腹地,地形平坦,温和多雨,更有肥沃的紫色土壤,这些都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每逢收获时节,麦浪滔滔,温江便被赋予“金温江”的美誉。自2000年来,温江的农民逐渐放弃了以粮食种植为主的传统经营模式,转而种植能够带来更多的利润的花卉和苗木。市场主导、政府协助的作用下,温江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花木产业,到了2008年前后,随着房地产形势大好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温江的花木产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契机,盛极一时。同时,这一蓬勃昂扬的产业给农民带来了不菲的收入,盖新房买新车在当时更是家常便饭。根据成都市温江区统计局统计,从2009年至2014年,温江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从8264元增长至17125元,如此近似“疯狂”的增长,缘于“疯狂”的花木产业。但是,最近两年,农民们看不到疯狂了,温江区的花木产业正在进入一段萧条期。例如,胸径10厘米的桂花,在行情最好的时候,能够卖到2000元一株,但到了2016年,价格低到200元一株也鲜有人问津;又如,曾经和桂花一样让花木经营者们尝尽甜头的银杏,也被大家调侃“白果树,白菜价”。

  花木产业的急剧萧条,与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开始,我国经济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也呈现下滑趋势,随后,我国开始出现明显的经济下行,房地产也进入了一段低迷的时期,每年新增的楼盘也在不断减少。而随着温江及其周边的城市形成一定规模,城市扩张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节奏变缓,和以往相比,城市绿化对于花木的需求量大幅度减少。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对花木的需求减少也就让温江的花木产业失去了两个重要的市场。

  温江的花木滞销除了受大环境影响外,还有深刻的内在原因。

  首先,市场调节本身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花木经营者们都是自发形成花木市场,也自发定价、自发交易,温江区的花木产业的随意性较强。广大的花木经营者大多缺乏基础的投资知识和技巧,很多人缺乏长期意识和危机意识,也没有预想过如何规避风险。这导致了当花木产业的形势突然急转直下的情况下,很多花木经营者措手不及,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损害。花木经营者普遍存在投机心理,过度追求花木带来的巨大利润而未能预见这个产业背后隐藏的风险。当危机来临时,大家又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花木产业会在短期内触底反弹。花木经营者们忽视了回报和风险是成正比的。

  其次,花木的供求关系从之前的供不应求、供求相当变为了明显的供过于求。每当农田里的花木被买走后,花木经营者们又种下更多的花木,大家总是单纯地想扩大规模继而增加效益,但市场逐渐饱和的情况下,花木的需求不断减少,再加上不少经营者都是盲目跟风,扩大种植规模,哪个品种的花木行情好就都去种植哪个品种的花木,就导致了农田里的花木越来越多,但市场需求的花木越来越少。供求关系变化,价格也随之发生变化。

  再次,温江区的花木产业结构单一且供销渠道落后。花木即花卉苗木,但在温江,大型苗木占九成以上,而小型花木数量很少,花卉更是少之又少。各类花木之间并没有形成合理的结构,经营者们只是凭借行情来选择所栽种的花木,所以会经常出现某些花木在短时间被大规模种植以至价格的大幅度波动。而温江的花木在销售方式上也呈现出单一、不灵活、效率低的特点。绝大多数的花木交易是在买卖双方面对面的方式下进行的,或是口耳相传,花木中介通过田间走访和打听货源的来促成交易。这些方式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太多,效率太低,以至于商品信息传播不畅,极大的制约了花木的销售。

  最后,一些温江的花木经营者对花木的价值没有准确的把握。商品的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这是一个非常基础的经济学道理,而商品的价值则是由生产这件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如今在温江,大多数经营者都会选择栽种利润较大又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施肥除草工作的苗木。这类苗木的受众面窄,更重要的是观赏性不强,缺少必要且足够的商品价值,因而在合理的情况下价格不高。

  古语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步入瓶颈期的温江花木,走到了转型的关键时期。前不久,中央“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农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十三五”规划同样重视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这说明温江的花木在未来依然有着光明的前景。温江的花木必须转型,笔者建议:

  一、理性种植,投资多元。花木经营者应当保持理性,选择适宜自己种植的花木类型,避免盲目跟风、追潮。在选择需要投资的花木时,应当保持投资方式的多元化,避免一块田里只种植一种类型的花木,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还能够有效减小风险。与此同时,花木经营者们要培育出优质的苗木,不仅仅是种类丰富、品相优良、功能突出,还应当符合大众审美观以提高花木自身的价值。或者是对花木进行加工,生产出更精致的花卉、盆景,同样也是提高花木自身价值的办法。

  二、花木产业应与旅游等其他行业互动互联。作为一种特殊的农业生产方式,花木更应当重视其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关系。在新形势下,将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相结合成为了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促进农业与另外两大产业的一体化,有助于开发新领域。融合花木产业与制造业,可以提高花木的附加值。桂花可以入药也可以用作酿酒,银杏具有非常高的食用价值,楠木是一种非常优质的木材。融合花木产业和旅游业,开发以花木为基础的旅游农业和体验农业,借鉴与温江区毗邻的郫县薰衣草农庄的经营方式,再与温江本地的花木产业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加游客的体验,提高温江花木的知名度,传播花木消费观念,还能够为温江的花木开发更多的市场。

  三、改善花木信息传播方式与销售途径。如今的花木商品的信息,包括市场状况、价格、商品货源等信息都是通过类似接力的面对面方式传播的,这种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效率低下,信息也不够精确和全面,极大地制约了花木产业的发展。温江的花木产业要在优化原有的信息传播方式的同时,利用互联网传播花木商品信息。互联网不只是用来传播信息,也可以用作推销花木、促成交易。不少年轻的花木经营者已经开始使用互联网来销售自己的花木,应当鼓励他们向其他的花木经营者传播这样的技术和理念,更应当鼓励他们创新技术,开发出更有利于花木产业发展的新技术。

  四、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市场弊端凸显的状况下,需要政府有形的手。政府在此时应当给与花木经营者们更多的政策支持,例如:合理调整各个片区的花木产业结构,利用各个片区的自身优势,发展适宜自己的花木产业,实现在区位上的优化调整;规范市场,引导花木产业规范化、合理化,建造专业并且能够与互联网结合的花木交易场所;提供适当的公共性投资,为花木产业创造新的需求;温江区曾被评为“国际花园城市”,温江区政府应利用其影响力为温江的花木产业扩张需求,拓宽销售渠道,吸引更多投资和消费;为花木经营者们提供学习农业科学技术和商业基础知识的培训平台,鼓励创业创新等等。

  温江区的花木产业在遭遇困境后的转型是我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后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一个缩影,也是温江区的龙头产业在面临产业发展的瓶颈期时求新、求变、求突破的必经之路,这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机遇。转型是一次利益格局的重新划分,蛋糕被重新分割,几家欢喜几家愁,但是转型带来的阵痛和损失不应该让发展的脚步停止,须知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温江区的花木产业,道路必然是曲折的,但是前途一定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