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月之前,宁夏,这座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大漠边城与煤城淮北几乎没有任何交集。而自从今年6月9日朔石矿业东部井第一批“北上”先头部队的“披挂出征”,宁夏、固原、彭阳、王洼,这些于江淮儿女而言较为陌生的字眼,逐渐在茶余饭后、日月交织中酝酿成一“碗”浓浓的乡愁。
■ 陈春秋
10月11日,顺利完成清包工程的朔石矿业东部井综掘一队从王洼项目部凯旋归来。而就在该队伍开拔前两天的8月6日,石台与朔里两对矿井合并为朔石矿业。两个月的“打工”生活有什么样的体验?回来后,对矿井发生变化有哪些感想?带着疑问,笔者对综掘一队的干部职工进行了走访。
丁全中:这才像过日子的样
“矿上要求16号下井,职工没有一个有怨言的!”在王洼连续干两个月,原本计划让大伙休息到21日再上班。接到通知后,综掘一队队长丁全中赶到矿上参加安全办公会。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与矿井资源枯竭的现实,朔石矿业东部井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今年6月份,在宁夏王洼煤业组建了项目部,拥有了一支包括采煤、安拆、掘进共计280人的专业化队伍。综掘一队是其中一支机动掘进力量,根据生产需要往返淮北、宁夏两地施工。
“托管煤矿,装备与后勤保障一定要跟上!在市场上拼搏,没有人相信眼泪!”对于西部之行,丁全中有自己的理解。
“令行禁止,说到做到。最明显的就是生产调度会,推诿扯皮的不见了,主动担责揽活的人多了。”谈到归队后的感想,平日内向的丁全中打开了话匣子:井下、地面焕然一新!全矿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这才是“过日子”的样!
杨明:严了,才有饭吃
“安全管理由乱变顺,生产任务由少变多,文明创建由脏变亮,干部作风由浮变实,职工队伍由弱变强,精神面貌由低变高。”问及“打工”前、后的感受,杨明引用了公司领导的一段话。
朔石矿业成立以后,东部井先后开展了井下、地面立体式“大行动、大扫除、大整改、大提高”质量标准化(文明)创建活动。提出了“一个月大变样,两个月打造‘升级版’”的口号,打出“抓质量、促生产、保稳定,立规矩、肃风纪、强问责”管理“组合拳”,力求彻底甩掉质量标准化落后的“帽子”。
“干煤矿就是个苦行当,只要给钱,其实到哪都一样。”近20年的煤矿生涯练就了杨明吃苦耐劳的品格。“斜井、瓦斯小、顶板好,王洼的生产条件比咱好多了。”杨明勾勒出心目中宁夏印象,
“没有不重要的人、部门、岗位、工作。”杨明说,每次开会,公司领导的讲话总能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困难情况下,稳定职工队伍靠得就是一股子心气。严管,是对职工的爱护。严了,职工才有饭吃!
吴腾:互联网+下的一抹乡愁
“说实话,当双脚再次踏上家乡的土地,大伙第一反应就是集体欢呼。”过去,“幸福指数”对技术员吴腾来说还是模糊的,但自从有了去宁夏的经历,吴腾说,“幸福”两个字好辛苦。
今年上半年,面对持续低迷的煤炭形势,吴腾请两个月假到外地谋生活,经济下行大背景下,各行各业都不景气。一番闯荡后,吴腾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上窑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给她报平安。”在千里之外的异土他乡,闲暇之余,与许多职工一样,吴腾经常通过手机、网络与新婚燕尔的妻子煲电话粥。
“生产秩序井然,进尺比过去明显提高,一天到头‘搬家’现象没了,职工怨气也少了。”换过话题,吴腾声音明显大了许多。
韩玉:有路走,总比没有的强
“安全无‘三违’好不好?好!好!好!”10月27日中班,掘进工韩玉与大伙一起做入井前安全确认。
“管理正规,标准提高。到处干干净净的,环境好了,大伙干活心里也舒畅。”韩玉说,矿上通知队里16日下井,在家刚休息了两天,大伙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一大早就来到矿里,办理更衣箱、矿灯等手续。“平时感受不到,一旦离开才知道家的好。”尽管只有短短两个月的时间,“走西口”的经历显然已刻进了综掘一队职工的集体记忆里。
“毕竟到宁夏打过工,今后无论去哪,心里多少有点‘底’。”10月15日,《淮北矿工报》刊发了一条“淮北矿业府谷长城公司与昊田集团新阳煤矿签订托管协议”的消息,引起综掘一队职工的关注。大伙纷纷议论是否会再度“出征”。“对咱们这些资源濒临枯竭的矿井来说,托管的确是条路。”韩玉说,有路走,总比没有的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