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6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说服力:让销售回归简单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连载)

  ■ 文建祥/著

  怎么说,对方才肯听

  

  答案是:只说他愿意相信的话。

  他愿意相信什么?就如上面所列举的:要么是他自己的信念,要么是权威的意见,要么是被“合理”包装起来的事实。销售界有一句很著名的口号是这样说的.:“一流销售卖理念,二流销售卖品牌,三流销售卖产品,四流销售卖价格。”——跟我们这里说的基本是一个意思。

  有位顾客在某4S店看中了一款车子。他围着车子转了几圈,问销售员:“你们这款车子,性能怎么样啊?”

  销售员很聪明,不直接回答。“您之前了解过这款车子了吧?”

  “我听别人说这款车还可以,但是不知道具体怎么样。”

  销售员说:“这款车从上市到现在已经6个多月,总共已经卖出了7万多台,只我们店一个月都能卖掉100多台,论坛上用户们都说这款车的发动机性能很棒。”

  顾客笑了笑:“那也不能证明它真有那么好吧?你们的广告打得那么花哨……从外面看着还算不错,不知道发动机的性能怎么样?”

  销售员说:“我来给您演示一下。”说完,他拿个纸杯倒满了水,放到了发动机的盖子上,然后钻进驾驶室发动车子,将油门踩到底,发动机转速逐渐达到了峰值。“您看!”销售员同时说道,“看杯里的水!”

  顾客探头看着杯里的水,随着发动机的振动,杯里水面呈现出一圈一圈的水纹,但是一滴水也没有洒出来。顾客顿时看呆了。

  销售员关闭发动机,出来对顾客说:“相信您也知道,振动越小的发动机,它的制作工艺就越好,性能就更棒,使用寿命也更长。刚才我把发动机转速开到最大,这杯水一滴都没洒出来,可见它的性能了。您可以用这个方法去测试同价位的其他车子,相信会有自己的判断……”

  “好吧,就是它了!”顾客拍了拍车顶说。

  在这个案例中,这个聪明的销售员没有说一句废话,并且他的每一句话都是围绕着顾客愿意相信的话题来说的。

  当顾客说他“听别人说这款车还可以”时,销售员马上向对方描述了该款车的热销情况,表明大家都认可了该款车;而当顾客对车子发动机有疑问时,销售员当场用水杯振动的方法向顾客展示了发动机的性能。

  从专业角度来说,水杯测试并不严谨,但它有一个好处就是“简单而直观”,对普通用户来说,简单、直观,而且看起来又很“合理”的事实是非常有说服力的。所以那位被震撼到的顾客很快做出了购买的决定。

  

  从对方角度出发

  

  有个朋友和我分享过一件他的家庭琐事。

  他们夫妻和他的父母住在一起。那时,他的妻子刚为他生了一个白胖的儿子。父母自然非常欢喜,恨不得时时刻刻盯着孙子,有时甚至连门也不敲就“闯”进他们的房间里来看孙子,让他妻子不胜其扰。有一天,妻子终于为这件事发火了。

  他劝妻子:“这有什么呀!二老好不容易盼来一个孙子,这么欢喜也很正常嘛!”

  妻子这么抱怨:“什么呀!你看他们总把孩子抱到客厅睡觉,还教他啃手指头,给他用粗棉布的尿片,害得他身上长了好些小红痘……”说着说着差点掉眼泪。

  他说:“这有什么?咱们当年不都是这么养大的嘛!”

  “可是……”妻子一时词穷,接着转移了话题。她一连列举了七八件琐事,每件事后都跟着一句对公婆的抱怨。

  他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他的妻子絮叨了足有一刻钟,忽然气愤地说:“……他们老抢着抱孩子,一天下来,我就在喂奶时能抱孩子一小会儿!你说我到底是个当妈的,还是个喂奶机器呀?真是气死人了!”

  这时,他终于明白了妻子发火的原因。于是说道:“你要知道,天底下跟儿子最亲的只有妈妈,不管现在爷爷奶奶和他有多亲热,将来他长大成人,一定是和你最亲的!”

  “谁说的啊?”他的妻子的表情缓和了一些。

  “电视上都这么说啊。我也有发言权啊,我不就是一个做儿子的嘛。”他说。“所以你现在应该庆幸有爸妈帮咱们看孩子啊。等他们年纪再大一些,连孙子也抱不动了,咱就得自个儿照顾儿子了。你也知道,小孩子最难照顾的时候还在后头,你现在要不让他们抱孙子,那他们往后也不愿帮咱照顾儿子,到时候一晚上都没得睡,你可别再抱怨啊……”

  他的妻子听到这里,总算转嗔为喜了。

  儿子和妈妈最亲,这一观点是否确凿有待考证。当然,在这里讨论它的正确与否也没有什么意义。重要的是,天下所有的妈妈出于对儿子的爱,都愿意相信这个观点,因此当这位朋友这样说时,他的妻子立刻就相信了。朋友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在说服他人时借鉴。

  一个朋友跟我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这个朋友是做杂志发行的。有一天,某杂志社打来电话质问他的同事:“为什么我没有在首都机场的书店里见到我们的杂志?你们的工作是怎么做的?”事实上,朋友所在的公司还没来得及与机场书店接洽。那位同事是位新手,没有经验,不知该如何作答,马上用眼神向我朋友求助。这位朋友接过电话来说:“是这样的,我们打算把首都机场作为一个重点来做,目前正在协商合作事宜,最迟这个周末就可以得到一块重点展位了。”对方听了之后,挂了电话。

  只说别人愿意相信的,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不能以自己的意志为中心,而要站到对方的立场,以他的角度来揣摩他最愿意相信的是什么。我们不能妄想改变他人的初衷,也不能刻意迫使别人接受他不想相信的东西,只能从他人的角度来设计表达内容。

  在这里,我们不妨把“麦田怪圈”的典故利用起来。一旦你迫切地想告诉对方所谓的真相,或者很想把自己的某种观念强加于人,不妨就在心里默念一句“UFO”——这是为了提醒自己,对方更愿意相信的是“UFO”,而不是什么“恶作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