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4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创新发展 合作共赢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中国(西部)国际技术合作产业园
首届电子信息和新能源产业发展峰会在四川射洪召开

  ■ 本报记者 毛永芳 张璐

  中国(西部)国际技术产业园首届电子信息和新能源产业合作峰会日前在四川省射洪县西部国际技术合作产业园举行。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陈放,遂宁市委副书记、市长赵世勇,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星弼,著名半导体专家、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邓先灿女士等来自政府、学术团体、8所大学、120余家中外企业、10余家金融机构、20余家新闻媒体等各界人士300余人,齐聚一堂,以“创新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深入剖析国家产业政策,解读国际前沿动态,共同探讨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政企合作、校企合作、企企合作三赢局面。

  此次峰会由四川绿然科技集团主办,在遂宁市委、市政府和射洪县委、县政府鼎力支持下,圆满召开。峰会上,企业达成合作协议,成果丰硕。实现了四川洪芯微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上特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云制造科技集团、遂宁市英创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园区企业,与参会企业的对接合作;达成了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等与绿然科技集团的“校企合作”。电子科大、西科大、四川绿然集团、洪芯微等19家院校、企业签订13份校企合作、企企合作协议(其中集中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和招商投资协议7个,集中签订购销协议6个),40余家企业初步达成总额超过30亿元的合作意向。中国西部国际技术合作产业园被省科技厅授予“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被省工商联授予“川商产业园”,被射洪县授予“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等称号。

  政府给予政策支撑,专家指明发展动向,峰会上百家争鸣,精彩纷呈。

  “在创办西部国际技术合作产业园的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传统办园模式已难以继续,必须以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路径推进办园模式的深度转变。西部国际技术合作产业园的快速崛起,得益于转变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这种创新,既包括商业合作模式的创新,又包括产业模式的创新,还包括人才模式以及服务模式的创新。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合作协作必然多方共赢,单打独斗势单力薄,难以实现快速发展。” 四川绿然科技集团董事长周汉知在会上说,“未来将继续努力加劲加力、创新创造,努力把西部国际技术合作产业园建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发展能力、面向全球市场视野的国际技术合作地、科研成果转化地、商业模式创新地,努力让其成为具备国际影响力、可复制的国际技术合作示范区。”

  国家“千人计划”首批引进人才、中南大学博士杨建红表示,带领团队到遂宁射洪长达8年的开发研究,发现此地发展新能源产业是正确的决策,优势明显。同时,他建议要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平台已达更好的创新发展效果。

  邓先灿女士、陈星弼教授分别介绍了我国微电子产业、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陈教授对遂宁射洪坚持发展半导体产业表示了极大的肯定,并且希望遂宁能成为半导体产业发展重镇,也希望自己的团队能对此作出相应的贡献。

  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陈放在会上表示将会大力支持园区的创新发展。

  赖明副主席最后也表示,如今企业需要转变投资思想,政府需推进科技制度改革。并且要发展科技,实现科技成果的高效率转化,就需要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另外产业园区的发展离不开专家、企业、政府等的大力支持。

  此次峰会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达到了展示、交流、合作、共赢的目的。与会领导精准的政策讲解,与会专家精辟的学术交流,与会企业家精彩的主题发言,将峰会推向高潮。出席峰会的领导、专家、企业家远见卓识、见解独到,让我们更加精准地把握了国家政策导向,更加清楚地看到了电子信息和新能源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未来的发展潜力,为下一步发展电子信息和新能源产业坚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产业园将在产业维度、科技深度、创新力度、招商强度和发展速度等方面有全新突破,将进一步提升产业园电子信息和新能源产业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促进射洪乃至遂宁电子信息和新能源产业的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