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红 安平 藻超 黄毅
近年来,蓬安紧紧围绕打造最阳光的创业城市奋斗目标,准确把握大量返乡人员回乡投资创业的新趋势,采取“建优返乡创业灶、添好返乡创业柴、鼓足返乡创业风”等举措,简化立项和审批手续,减少办事环节,大力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为返乡创业者提供“绿色通道”,促进了返乡创业工作蓬勃开展。
添砖加瓦完善配套
政府为返乡人员创业“搭好台”
位于蓬安县相如镇雁坪坝村的乐乐生态农业一直以来可谓是魅力无限。园内蔬菜大棚、果园成片分布,休闲区内假山池藻相映成辉。而站在远处棕榈树环绕的农庄暗含一股滨海风味。
同时作为该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园,乐乐生态农业按照打造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区、绿色生态体验区、返乡农民工就业带动区的思路,分片规划建设种养区、体验区、观光区和休闲区4个板块,主要发展集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
“我们已建成绿色蔬菜基地500亩(标准化钢架大棚300亩),新建优质桃园100亩、果桑采摘园50亩和草莓、葡萄体验园200亩,发展特色水产养殖200亩、林下生态鸡养殖50亩,栽植观赏莲200亩,兴建旅游酒店1家,带动发展农家乐9家。”乐乐生态农业的成功典范下,花好月圆乡村旅游、华鑫种植等6个返乡人员创业基地也在加强发力,在他们的带动下全县培育了种养大户860户、家庭农场34个和农业专合社369个。
29岁的张勇,在外打工多年,于2012返乡投入800余万元从事水产养殖,养殖面积300余亩,亩效益达到5000~20000元,同时带动了周边农户十余户从事泥鳅养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这些成功案例为蓬安撑开了局面。为进一步做好产业支撑,蓬安将支持返乡人员创业工作纳入全县“十三五”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围绕特色种养殖、乡村旅游、休闲养老、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精心编制全县返乡人员创业项目储备库,增强返乡创业项目的科学性和操作性。以打造现代农业示范田园区为抓手,规划建设50平方公里的碧溪—利溪—相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深入实施“生猪产业三百工程”“柑桔产业三年提升工程”和“蚕桑百万工程”,积极引导家庭农场、专合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创业主体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
“我们还在城区规划建设占地0.8平方公里的商贸返乡人员创业孵化基地。”该县就业局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县已建成以希望街、玉凤街为主的A区,正在打造以抚琴街、相如街、金街为主的B区,建成后可满足3000个实体的创业需求。同时投资3750万元,启动2.5万平方米的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可吸纳20户企业入驻创业;建成255套产业工人公租房,提升工业园区返乡人员创业基地承载能力。
便捷服务精心扶持
为返乡人员创业“添把柴”
十月的蓬安县石梁乡中元贯村虽秋意阑珊,但枯黄之中依然有一片绿在秋风中荡起涟漪。这是该村返乡创业人杨人苇的“绿色银行”。
“一回来政府就给我提供了很多良好便利条件,给我们协调土地,农村信用合作社积极配合给我们贷款,目前我们贷款有50多万。按目前的市场价值算的话今年收入有八九十万左右。”毫无疑问他受到的扶持正是来源于该县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蓬安持续“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走好‘特色路’”的发展思路。
如今,他流转撂荒土地500亩,已栽植辣木、杨树、核桃树、桂花树、香椿树等四万余株,并成立了蓬安县英子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有了满山遍野的“摇钱树”,他自然而然成了“银行行长”。
为把扶持引导精深到根上,在紧要关头蓬安出台了《支持返乡人员创业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意见》《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办法》等文件,从财政补助、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和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全面实行企业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年检改年报、信用信息公示以及“三证合一、一照多址、一址多照”等制度,为返乡人员创业提供便捷服务。
进而协同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两送(送岗位进乡镇、送信息到个人)等活动,举办专场招聘会136场,入场招聘企业361户,为企业输送人员9634人次,有效缓解创业实体用工难题。设立2000万元的企业应急转贷资金和1000万元的工业发展基金;出资1200万元组建蓬安县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可为创业人员提供约6000万元的融资担保,切实解决创业人员的融资难题,从而破解创业瓶颈。
并聘请15名有创业经验、能力强的成功企业家、职业经理人、返乡创业带头人,组建全县返乡人员创业指导专家团,深度整合现有职业培训教育资源,把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返乡人员纳入培训范围,针对开办“农家乐”、小超市、小餐馆和种养殖业等创业热点,免费开展“SYB+X”专题培训。同时,对新吸纳返乡农民工50人以上的创业实体,提供全程培训指导。
随着扶持力度的深入,仅石梁乡回乡创业就达20人,规模养鱼1000亩,种藕260亩,种植经济林木3户,养猪大户2户。
剪枝修叶优化环境
为返乡人员创业“护好航”
两路乡的唐铭近来收获颇多,他们的植保专业合作社已成功注册,一直忙碌的心也静了下来。最让他满意的是这次成立合作社的审批流程上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他告诉记者,之前在注册合作社时要跑几个部门,这次只需在工商一个部门就能办理,人少累了时间也节约一大半。
“我们把保驾护航作为推动返乡人员成功创业的重要前提,坚持以真心诚意的态度、优质高效的服务、宜居宜业的环境,促进返乡人员安心创业、舒心创业、成功创业。”为达到与创业人员的良好对接,蓬安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组成服务队,“走出去”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举行乡友联谊会,利用节假日将重庆、成都等乡友“请回来”召开乡友座谈会,主动争取资金、人才、技术回流。
“政府为我们考虑得很周到,我们做起事来也不至于再那么盲目。”在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前来咨询的何东得到了工作人员的细心解释。据了解,蓬安成立了创业就业服务中心1个,服务窗口7个、服务站30个,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45人,为创业群体提供政策咨询、投资信息和创业帮扶等全方位、多层次服务。
在大力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中梗阻”和“吃拿卡要”等突出问题上,专门抽调30名专(兼)职人员,深入开展为期3个月时间的提升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专项整治活动,全面掀起“效能风暴”。进而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精简创业项目立项、审批和办证等前置条件,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和限时办结等制度,为返乡人员创业提供“绿色通道”。
通过层层落实,近3年来蓬安返乡创业人员8326人,累计登记个体工商户2458户、成立私营企业156户,返乡创业项目年产值达5.96亿元,占GDP的5.9%;创业带动就业2.6万人,返乡人员创业逐渐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增长、转型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