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5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川庆物探小道距高覆盖宽线侦查盐下构造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创新技术驱动 破解地质难题

  本报讯(通讯员 祝建军 何云 特约记者 屈永志)“我们这次施工采取了小道距、较高覆盖次数宽线观测技术方案,强化表层结构调查,优化激发参数,采用单只高灵敏度检波器接收,先期施工的测线资料品质已经见到明显的成效。”

  10月13日,川庆物探柯坪地区二维地震勘探项目部相关技术人员向记者简要介绍该项目的技术方案和初步成效。

  资料显示,从1999年以来的10多年间,地处塔西南的柯坪地区油气地震勘探,先后经历了山地冲沟弯线、二维单线和二维宽线施工三个阶段。先期的地震工作由于受技术装备、施工方法等制约,远不能满足油气勘探的需要。为进一步落实柯坪断隆寒武系盐下构造样式,侦查盐下构造圈闭,塔里木油田公司今年部署了本轮3条二维测线地震勘探任务。满覆盖长度209.715千米,设计炮次7750炮,由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山地分公司承担野外采集任务。

  项目工区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天山南麓山前带,东西长约140公里,南北宽约110公里,横跨3区(州)5县(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克州地区阿图什市、阿合奇县,喀什地区伽师县和巴楚县),工区地表主要以山体区(66.4%),戈壁区(14.6%),盐碱、浮土区(19.0%)为主。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中部呈窄条带状分布高陡岩层出露山体,起伏剧烈,局部最大高差达800米以上。面对地形起伏剧烈,相对高差大;地表岩性复杂多变,不同岩性单炮资料品质差异大;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断裂发育,地腹结构复杂,主要勘探目的层段获得高信噪比资料难度大等三大技术难题,项目前期组织精干力量,对工区进行多轮精细踏勘,获取大量第一手基础资料,为优化设计、优选施工方案打下了坚实基础。施工技术方案设计人员通过认真分析历年勘探施工的地震资料,反复论证各项参数,拟定采用2炮2线小道距宽线观测系统方案,覆盖次数大于400次以上。该技术方案获甲方审批通过后,担负项目施工组织的川庆物探山地三队、六队项目部立即组织相关专业队,共同商讨策划施工组织方案,并陆续展开各项施工前准备工作。按甲方要求首先启动KP15-03K线施工。

  根据施工设计,项目初期开展了系统的激发试验,以优选激发参数,提高单炮激发效果。在施工过程中强化选线选点工作,尽可能减少空炮、空道及物理点偏移,努力保证激发、接收效果,确保了观测系统方案的有效实施。在项目部的精心组织、精细管理下,经过近600名施工人员的艰苦努力。03线资料采集于7月下旬圆满结束。所完成的2722炮地震资料前期成果显示:勘探目的层获得了有效的反射信息,高陡构造主体部位成像效果较以往的勘探有了明显改善,并新发现了一个潜伏构造。甲方于7月9日、8月10日分批启动了项目另外两条测线(KP15-02K、KP15-01K)5067炮的施工作业。截至10月13日发稿时,这两条测线的测量施工已经结束,钻井施工完成70%的工作量。资料采集从9月29日开炮以来,已经完成1314炮。按工程计划,整个项目施工可望于11月中旬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