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5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学生食安“陪餐”更需共管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廖海金

  

  据报道,自今年9月1日起,四川省遂宁市所有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将严格实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陪餐制度。陪餐制要求学校食堂每餐必须指定一名校领导或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陪同学生在食堂用餐,在餐后做好详细的陪餐记录存档备案,并定期对学校食堂的环境卫生、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及操作习惯等进行检查,发现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应立即反馈,并监督整改。

  食以安为先,学生食安,先中之“先”。学生在校期间的饮食安全牵动着家长的心,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学校食堂,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和安全,稍有疏忽,极有可能造成群体性事故,给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后果。校领导陪餐制并非遂宁独创。早在2012年,教育部等15个部门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等5个配套文件,对学生“营养餐”计划制定了较为详尽的制度规范。其中为了确保学校食品安全,校长陪餐制成为最大亮点。制度设计的初衷和目的在于,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保障学生的用餐质量,杜绝任何形式的“碗里夺食”,确保学生营养餐安全。

  应当肯定,陪餐制不仅可以增强校方食品安全意识,保障学生食品安全,还有利于收集学生对食堂伙食的意见和建议,不失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一种好办法;尤其是对于心系孩子是否吃得安全、吃得放心的社会各界来说,陪餐制无疑是一种好的思路。目前,陪餐制所发挥的作用已经在一些先行地区得到显现。比如在河北省率先实行校长陪餐制的邢台市,自2013年10月开始,全市1900余所建有食堂的学校和幼儿园中已有1600余所实行了校长陪餐制。在去年该省食品安全工作考核中,邢台市位列全省第一。

  然而,陪餐制并不是万能药,保持一种常态监督才是关键。而脱离了监督的陪餐制,也有沦为花瓶的可能。正如媒体评论所言:“靠‘领导陪餐’来抓食品安全,更像是树立起了一个稻草人,它对看护食品安全是有一些作用,但全然指望它来让学生吃得放心,还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从这个意义上说,让学生吃到安全、健康、营养的饭菜,绝不能只靠陪餐制,还有赖于社会各界的齐抓共管。行政执法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并督促各单位落实相关制度;食堂从业者要提高责任意识,让食品的采购、验收、加工、储存到摆上学生餐桌的各道工序责任到人;同时,应该建立第三方监督制度,让校内监督和校外监督相结合。譬如,建立由学生、家长、教师等代表组成的膳食委员会,负责评议监督饭菜质量、校领导陪餐记录、就餐卫生等方面内容,充分发挥其在确定供餐模式、供餐单位、配餐食谱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如此,方可最大限度地防止校园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作者系江西新余市渝水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