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沁源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科技支撑为先导,以农业产业项目为抓手,实施区域化布局、差异化发展,加快特色生态农业产业经营、科技支撑、技术推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千方百计让农业优起来、农村强起来、农民富起来。
构建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以“一村一品”为重点,抓住两个“一县一业”,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发展一级种薯基地1万亩、优质商品薯基地5万亩,依托沁丰薯业公司研发创新主食产品加工工艺,拓宽深加工产业面,实现马铃薯由原料产品向产业化制成品转变;凸显沁源“北方药首”传统道地中药材天然优势,种植生态连翘3.5万亩,新增沁党参、柴胡等特色中药材种植,打造康信和全泰GAP种植基地,加快加工生产线建设;坚持引进和培育并举,推进天一生态肉驴养殖项目,带动驴养殖专业合作社20个;继续扩大夏季草莓种植规模,建设育苗基地300亩、种植大棚1000个,开工草莓果酱加工区;加快浩兴黑山羊繁育改良基地建设,上马秸秆饲料精深加工项目,发展养殖基地30个,养殖规模达到3万只;发展油牡丹种植基地7000亩,试验性人工栽培羊肚菌和猪苓,创建“九旗香”有机小米品牌。同时,突出精品庄园发展,加快升级65个生态庄园,加大对山庄窝铺的开发利用,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生态庄园;重点扶持打造一批精品庄园。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托全县1000余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继续完善产业组织体系建设,力争年内培育省级示范社3家、市级示范社5家、县级示范社8家,最大程度把农民有效组织起来;引导城镇现代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种植能手、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充分发挥产业协会、专家工作站的功能优势,坚持办好现代农业农村青年人才专修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产品市场化运作,筹资建设县级农产品交易市场,创新农超对接、网店销售、合作社直销、社区直营、宅配到家等流通模式。
加大扶贫开发攻坚力度。推广好乐草莓、天一农牧、益佳养殖3个“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项目的运作模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开发,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立足实际,研究出台新的强农惠农政策,因地制宜发展有机杂粮、绿色蔬菜、生态蛋鸡、黑毛猪、小麻油等特色产业,全方位增强产业对扶贫的支撑作用;出台《关于县直机关单位党员干部精准帮扶贫困村、贫困户的实施方案》,明确到户帮扶责任人,并选派精干力量组建起扶贫工作队。由县直各单位的30名处级干部、400余名党员干部组成113个干部下乡工作队,对113个村的3945户贫困户进行帮扶,并围绕“贫困户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干什么能见效”,为他们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制定脱贫计划。(崔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