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0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四川创业环境好 会有投资涌入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3位“返乡创业”投资人讲述在成都的创业历程

  ■ 杨尚智 王婷

  

  近年来,一线城市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入驻四川。在成都投资界,“返乡创业”的特点尤为明显,不少投资者来自北上广甚至海外。这些投资人给成都本土创业注入了活力,带来了资金与资源。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9月27日,该报邀请了3位投资人讲述在成都的创业历程。他们说,这座城市最吸引他们的就是宽松的创业环境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天使圈刘唯劼——

  因一次谈话回国创业

  “成都创业者要放开眼界”

  

  刘唯劼是天使圈创业者学院的CEO。出生于1981年的他,虽然不是四川人,但是和四川颇有渊源:姥爷是四川人,父亲也曾在成都念书。“高考填志愿时,我特别想读电子工程方面的专业,家人就推荐我来成都读电子科大。”

  本科毕业后,刘唯劼去了深圳工作。2008年,他前往美国念MBA,毕业后便留在了美国硅谷,主要从事金融投资领域的工作。然而,在美国呆了5年多后,他还是选择了回国发展,并在深圳联合创立了投资孵化机构天使圈。他说,硅谷的创业氛围和投资体量都比国内要好,但是相应的创新压力也很大。“全世界都指着硅谷的创意,在那里,没有出彩的创新就没办法生存。而在国内,你可以将硅谷的创意落地。”

  虽然这个想法由来已久,但是真正促使刘唯劼回国创业的还是因为和老板的一次谈话。刘唯劼说,10多年前,老板有个朋友也曾在硅谷工作,但是这位朋友最终选择了回国创业,如今在华人富豪榜已经可以排入前十。“我的老板现在也做到了快要上市的水平,但是跟他的朋友相比,还是差了一个级别。”所以刘唯劼认为,中国的创业者在国内发展的上限,是比在国外高的。刘唯劼说,天使圈的第一个分部设在成都而不是北上广,也是这个原因。

  近两年来,一线城市越来越多的创投机构入驻成都。刘唯劼认为,这些机构的入驻,不仅可以为这里的创业团队带来急需的资金,还能让创业者熟悉沿海先进的创业模式,提升创业成功率。“这里的人有强烈的创业意愿,也有政府的大力扶持。不过,他们本身的技能和意识仍有不足。”

  天使圈在成都落地还不到半年,刘唯劼对这里的创业者提出了要求:“眼界需要放开些,成都的创业者一开始就把市场定位在成都甚至郫县,这样是不利于后期的发展的。”不过他说,这里的创业者也有优势,那就是做事脚踏实地,每一步的市场动作都有比较详细的计划。

  

  达晨创投窦勇——

  为爱来四川创业

  “在成都创业应侧重于互联网”

  

  2010年,达晨创投投资了来自四川的迅游科技。两年后,达晨在四川成立了分公司。现在,迅游科技的IPO已经获批,当初的投资即将迎来丰收,但是达晨与四川的“情缘”还在继续:达晨创投四川地区首席代表窦勇是一个四川女婿。当初为了爱情,他辞掉上海的工作,来到了成都。今年是他扎根成都的第四个年头。谈到成都,他表示一点也不后悔当初的决定。

  2007年,窦勇毕业以后便到上海的一家外企工作,在工作第一年,他还被派往韩国培训学习。2010年,他成了该企业的一个中层管理人员,但他最终申请调到成都。窦勇说,这完全是因为他的妻子。“她是四川人,我当时和她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了,但她并不想来上海。”虽然在此之前,窦勇也来过成都,不过成都并没有给他留下特别深的印象,“如果不是因为她,我是没有来成都工作的打算的。”

  来到成都一年后,窦勇辞掉了工作,选择加盟一家创投公司,主管四川方面的业务。“我已经看到了这家公司的潜力的天花板,而且我对投资领域比较看好。”窦勇说,成都不光生活压力小,也非常适合创业。“我们从去年开始,成都的创业团队成井喷的态势。可以说,现在成都的创业环境,一点都不比上海差。”

  谈及成都创业环境的进步,窦勇归结于创业成本低和人才的富足:“成都的高校众多,近两年海归也回流入川,人才储备充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成都的物价和人力成本相对较低。”此外,政府的政策支持也对创业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作为一家创投机构的首席代表,窦勇说,在成都创业还是应该侧重于互联网等新兴行业。“成都的优势在于人才的质量高、成本低,研发性质的创业会很占便宜。”

  

  洪泰基金吴恒——

  因政策落叶归根

  “未来四川会有更多投资涌入”

  

  今年5月,洪泰成都基金成立。与之前的投资人不同的是,创始人吴恒是成都本地人。之前在上海投资圈工作了近10年的他,之所以选择回到成都创业,不仅因为这里是他的故乡,“主要的原因是,成都的创业氛围非常好,并且这里的创业者非常需要投资,我们看到了在这里的发展前景。”

  2001年,吴恒前往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攻读管理学专业本科和硕士。毕业后,他回到了上海工作,主要从事投资金融方面的工作。在将近10年的工作中,吴恒见证了成都的投资环境的变化。“干我们这行,到处飞是常事。我因为是本地人嘛,除了工作,节假日也会回来玩儿,所以我对成都的投资环境还是很熟悉的。”

  在2014年之前,吴恒对成都的创业氛围和投资环境并没有特别深的印象。“资本相比一线城市还不是很活跃,而且早期的投资较少,后期的大投资多一些。”不过,在他看来,成都还是有发展前景的。“首先就是高校多,人才不缺,我的一个朋友称之为‘工程师红利’。而且这是一个资本的洼地,需求很大。现在投资机构不算多,但是日后一线城市的投资机构涌入四川是迟早的事。”

  最近两年,成都掀起了新一轮创业热潮。同时,成都市政府对于创业的支持也让他下定决心回乡。“今年4月的菁蓉汇后,我和成都市的相关部门交流,认识到政府对创业的支持决心还是很大的。”

  目前,洪泰成都基金已经投资了3个团队,吴恒还是对他们很满意的。他说,成都的创业团队特点就是务实,会去专心地做好产品。“有人说成都相比北上广有些懒散。但是周末走进软件园你就会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加班的人非常多。我一直坚信,努力的人会更加靠近成功。”

  延伸阅读

  成都创业环境好

  53所高校+百亿级别创投机构

  

  成都能吸引众多“北漂”、“上漂”等投资人返乡创业,跟这个城市的历史文渊源和城市条件密不可分。

  成都始建于2300多年前,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美食之都。记者采访的外地来川的创业者,无不对成都的生活环境赞不绝口。

  此外,高校云集也为创业团体提供了急需的人才。2014年,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发布了《2014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评价研究报告》,并揭晓了“2014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排行榜”总体排名,成都名列第五。成都有53所大学,其中,2所“985”、3所“211”,每年有在校生72万、毕业生28万。据统计,成都市各类人才资源310万人,列全国大中城市第四,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人才净流入城市。据2014年统计数据,成都有省“千人计划”专家299人,占全省总量的90.06%,顶尖团队18个,人力资源雄厚。

  除了雄厚、年轻的人力资源,成都的各大投资机构、创业孵化器、政府补贴力度也是成都“吸金”的重要因素。

  据了解,苏河汇成都分公司成立后短短半年时间,已经成功投资7个成都本土创业项目,其中四个为“创客中国”推荐;此外,还有抱团科技、德丰浩基金、创客基金、老鹰创投、经纬创投等投资公司在成都落户,对互联网和游戏行业非常关注。 在创业孵化器中,成都有10个国家级孵化器、4个国际级大学科技园以及18个省级创业孵化器,还有如雨后春笋般成长的由市场导向的孵化器,如创业场、work+、next创业空间等等,孵化土壤肥沃且宽阔。

  此外,成都对大学生创业也有额外的补贴,如简化企业注册登记信息、优先贷款支持,以及凡高校毕业生成立有限公司,税务核定为查账征收并办理微利企业认定后,企业所得由原来的25%调整为20%交纳等等优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