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09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宁波鄞州区工商联搭建“三平台” 服务经济谋发展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包德贵

  

  近年来,浙江宁波鄞州区工商联认真领会、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精神,紧紧围绕“两个健康发展”的主题,先后搭建“培训、法律、政企”三个平台,在服务会员、扎实推进经济发展大局的基础上,实现自身发展。

  搭建常态化培训服务平台,提升企业软实力。所谓“常态化培训” 就是形成机制,既可以定时定点进行,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举办,能够更大程度确保培训质量与效果,而非临时起意,应付凑合。具体做法是,与相关的培训单位、学校和各领域的学者、专家、教授,建立长期稳定的、有偿责任形式的联系,要求他们定时定期提供培训主题、纲要,定时定期进行走访联系,根据计划定时定期进行各种性质的培训。目前鄞州区已与3家培训单位(学校)、18位培训专家建立常态化联系,共开展各类培训23场,其中企业总裁研修班1次;中层管理干部领导力提升研修班1次;电商管理实践操作培训2次;小微企业挂牌“新三板”业务培训2次;企业员工拓展训练17次,接受培训人数430余人次。此外,针对基层商会人员结构单薄、服务能力欠缺的现状,鄞州区还安排了三期基层商会专职秘书培训,参加培训人员包括各基层商会秘书和新选聘的定向培养基层商会专职秘书人选。通过培训提高基层商会专职人员的整体素质,更好地服务会员和经济发展大局。目前鄞州区配备专职秘书的基层商会13家,超过总数的半数,剩余商会也将通过区工商联的统一培训最终实现专职秘书配备的全覆盖。

  搭建灵活的法律服务平台,增强企业抗击力。为满足会员企业对法律知识的需求,搭建灵活多样的商会法律服务平台,为会员传经送宝:一是与7家律师事务所联合设立 “法律服务专家团”,开设“配方式”法律专家门诊,为会员解疑释惑;二是开通两条为会员企业特设的“法律服务专家团”咨询热线,随时随地为会员提供快捷式服务;三是通过传统的课堂式法律培训,为会员培养法律专门人才,提高法律维权意识;四是充分发挥签约律师的职能作用,开启“下沉式”服务,定期指派律师深入会员企业,与企业家和相关人员就法律事务进行面对面交流和探讨,同时现场检查,帮助企业指认规章制度和各类经济合同文书中不合乎法律条款或与相关法规相抵触的条款,以规避因不懂法、不守法给企业带来的损害。今年以来,鄞州区工商联通过法律服务平台开展法律专家门诊4次,举行企业法律知识培训3次,三批次签约律师深入企业为会员解决相关问题7个,指认不合乎法律或与相关法规相抵触的规章或文书17条。

  搭建创新型“政企对接”平台,拓宽会员的话语权。企业与管理者之间,貌似很近,其实隔着一层厚厚的幕墙玻璃:企业向管理层反映问题、意见或建言,常常有去无回,没有反馈信息;管理者下企业则属于“高光行为”,要看心情、时间等个体因素,造成政策不到位、服务不对口、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针对这一状况,鄞州区工商联本着服务企业、发展经济之目的,为企业构建直接传导诉求与心声的渠道,创造性搭建一个“政企对接”平台,这是该区工商联最新推出的一项畅渠道、强交流、促发展的服务举措。

  所谓“政企对接”,就是各职能局与企业经营者间面对面的交流,彼此有什么意见、建议和问题(主要是企业对职能局),拿到台面上说,现场交流,现场解剖,现场解决;不能解决的给予明确回答,定期回复。搭建这样一个交流平台,仅有工商联(商会)参与组织、运作显然是不现实的,须经得当地党委政府的同意与大力支持,方可有效实施。

  鄞州区工商联组织、协办的首次“政企对接”交流活动已于8月28日顺利举行, 20位区工商联副主席(商会副会长)企业老总与区发改、经信、商务、科技、税务、环保等14个职能部门一把手进行面对面对接交流,区委区府主要领导出席。据反馈信息,各方各部门对这一活动反应良好。目前这项活动已确认将作为该区“固定节目”,贯穿全年,定时定期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