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焕艺术简介
张俊焕,广东省大埔县人。1963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作战参谋、副处长、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军分区参谋长、深圳警备区副司令员等职。毕业于国防大学第一期,1989年获授大校军衔。1994年转业,在深圳市政府部门任职,曾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兼职教授,是中国部长将军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中国书画艺术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化艺术发展联合会名誉主席。
张俊焕从小爱好书法,从传统书法入手,初学颜、柳体,兼修隶书,后崇王羲之行草书,近年研习孙过庭、怀素草书。其倾心研修书法,以继承和发扬传统书法为目的,坚持长期临摹练习晋唐书法,博采众长,锲而不舍,黾勉创新,终于功成正果,自成一家。他的书法字如其人,正气凛然,严守法度,中规中矩,平和淡雅,笔法精到,线条遒劲有力,结字丰满圆润,温柔敦厚,儒雅沉静,沉稳中不失灵动,飘逸中隐含雄强。布局讲究,平稳流畅,疏密有致,内涵深邃。作品给人以高雅、清新、耐看、朝气蓬勃、赏心悦目之感,深得书坛专家、学者的称赞。
欧阳中石艺术简介
欧阳中石,著名学者、书法家、书法教育家、书法理论家。生于1928年,山东省泰安人,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央文史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等。
先后师从武岩法师和吴玉如先生,其书法各体兼通,而汇综到行草书,以东晋书风为宗,博采周金汗石、碑刻法帖之长,形成飘逸而沉稳、刚健而温润、灵动而厚重的艺术风格。
1981年,欧阳中石被调到北京师范学院(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系,走上了书法教育之路。那是中国书法教育逐渐复兴的时候,欧阳中石与当时许多的有识同道共同承担了一个艰巨而又伟大的历史任务——开辟高等书法教育。他首先为在书法艺术复兴时期不懈追求的众多有志青年着想,开办了成人书法大专班,首批向全国招收近百名学生,以后又发展了本科、硕士教学领域。欧阳中石的举动获得了书学界的广泛赞誉和支持。他曾说过一句话:“中国的书法教育事业不是个人的事业,我愿意和朋友们一起来推动它向前发展。”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中国书法教育中。1985年参与创办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今重组为中国书画国际大学)并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这些年来,他为中国书法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赤子之心感动着每一位愿为中国书法事业作出奉献的人。1993年,国家为了使书法教育更加正规、深入,更加蓬勃发展,在首都师范大学设立了美术学(书法教育)博士点。1997年他为中央财经大学题写校名。1998年,国家人事部又在首都师范大学设立书法博士后教学点,使首都师范大学成为我国高校第一所从博士后、博士、硕士到本科、大专完整的中国书法教育体系。欧阳中石与东岳居士等众多同道一起又投入积极深入的思考之中,更加努力地为中国书法教育做着贡献,不仅弥补了很久以来中国书法教育的不足,培养了一大批中国书法教育的高级专门人才,而且为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书法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刘旦华艺术简介
刘旦华,1954年1月生于深圳平湖。法学研究生学历,国家高级经营师,深圳平湖书画协会常务副会长、山东巨野麒麟斋书画院首席名誉院长,《中华刘氏文化宝典》副主编,龙岗区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党风科学专业委员会特邀研究员、国家农业部乡镇企业研究院研究员,发表论文多篇,获“中国乡镇企业研究奖”等多项奖项。同时论文被选入中央党校和中国书籍出版社编辑和出版的《新时期党的建设文库》一书。
刘旦华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祖父刘彭龄(紫东)是清末民初省港地区著名文化人,与当时华北地区著名书法家赵铁山(昌燮)同为清宣统已酉科拔贡生、国子监同期。曾为纂辑于唐天复二年中经宋元丰二年重修继而于民国七年版《刘氏总族谱》作序及作注。又因其曾祖父是朝廷当时的岁贡生而在省港地区享有“父子岁拔”的美誉。父亲刘仲德是中学校长,“知识渊博,擅诗词字画,满腹经纶”(《平湖师表》语)。
刘旦华自幼受传统文化尤其是汉文化熏陶,国学基础扎实,工诗、联,喜篆、草、甲骨。篆临颂鼎铭文、石鼓文;草临二张、二王,并对甲骨文有系统的研究,其作品吸收了楚简、金文和草书的特点,追求“篆意草情”的用笔观念;在用墨上能有所突破,较好地突出了古篆本有的精、气、神采和古朴清新之美,尤其是在晋京面授中得到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的悉心授教,技法有明显提高。近年来,其在传统大篆基础上独创的“黑篆体”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
刘旦华的书法作品不但在国内多次获奖,而且还与海外、中国澳门等地区进行文化合作交流。2012年其作品被《鉴藏》、《中国收藏》和《世界知识》选登。中国书法界有关专家对其作品作了点评,其中对篆书作品给予“古雅深沉,痛快酣畅”的评价和赞赏。
由于其在文化艺术上成就突出,被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南粤当代文化艺术功勋人物”称号,还被中国文艺协会授予“文化强国·国家文化传承贡献奖”。现在刘旦华的作品除被国内团体和收藏家收藏外,还被远在海外的荷兰王国荷中友好交流协会和加拿大、欧美、东南亚、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团体及中外友人收藏。并被推选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