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舒兰立足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始终把粮食生产安全放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首位,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优势上项目,做大做强农副产品加工业,以粮食加工、畜产品加工、特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逐步形成。
据舒兰市官网显示:截至目前,舒兰市新增销售收入亿元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3户,新增销售收入5000万元至亿元企业5户,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户。2012年农业产业化经营收入达到64.4亿元,预计到2016年达94.2亿元,年均递增10%。
舒兰市深入实施、协同推进“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和创新驱动”战略,以投资夯实农业基础,以项目带动增加投资,集聚要素、提升产业层次,以创新驱动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业发展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农产品(13.04, -0.61, -4.47%)由粗略型生产向精深加工增值型转化,农业经营方式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经营转变。
舒兰市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充分发挥生态农业综合性、多样性、高效性、持续性特点,增强现代农业发展后劲,积极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环保友好型农产品。
舒兰市积极发展香米、糯米、黑米、高淀粉玉米、高油大豆、青贮饲料、肉食鸡、中药材等专用型农产品,依靠龙头企业和合作化组织,实行订单农业,有效地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帮助农民化解生产风险,实现增产、增收目标。
到2016年,舒兰市培养高层次农技推广专家200名以上,培养农业技术推广骨干500名以上,培训高技能农民10万人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5%以上。
同时,按照“政府主导、业主开发、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原则,舒兰市积极开发休闲旅游观光农业。重点发展新安红叶谷、溪河凤凰山、亮甲山水库等观光点的项目建设,打造休闲、田园、娱乐、餐饮、文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景点。(孙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