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涂光明
自2014年9月以来,四川省巴中市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推进以建立安全责任、宣传教育、预防控制体系为核心内容的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有效破解了“安全生产监管落实不下去、严格不起来”的难题,实现了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为巴中市经济社会持续安全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巴中市连续6年实现了重特大事故为零,较大事故零增长,煤矿、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水上交通等领域安全生产零事故。2014年,各类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4.2 %,其中生产经营性事故死亡人数,仅占省政府下达年度控制指标的78.6%。同比下降23%。今年1-6月,各类生产经营性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3.33%,占省政府下达控制数的19%,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建立安全责任体系
形成齐抓共管局面
一是强化政府监管责任。在县(区)、乡镇、村(居)三级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个必须、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安委会主任、安监部门向同级组织部门通报安全生产情况五个全覆盖。党委、政府每年至少听取2次以上安全生产工作汇报,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按照“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要求牵头检查安全生产工作,今年上半年,市委、市政府4次专题听取安全生产汇报,主要负责人3次带队暗查暗访安全生产情况,各分管领导专题研究行业(领域)安全生产17次。
二是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在企业推进安全生产“五落实五到位”(即企业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必须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同时担责;企业安委会主任必须由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必须承担相应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做到一岗双责;企业安全生产情况必须定期向董事会、业绩考核部门报告,向社会公示;企业内部必须按照法律规定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机构、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等专业人员;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措施,有重大危险源的企业、高危行业企业和其他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单设安全科,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截止目前,2500余家企业实现了“五落实五到位”,聘请了43名注册安全工程师担任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三是强化基层监管执法。成立了巴中市安全监管局经开区分局,为市安全监管局的派出机构,通过抽调和社会化临聘等方式落实工作人员6人,强化了园区监管,消除了监管盲区。分片区设立安全生产监察执法中队,为县安全生产监察执法大队的派出机构,人员由县(区)安全监管局直接管理,目前,南江县已建成5个片区监察执法中队,每个中队核定4个编制,落实办公设备和经费保障。恩阳区建立2个监察执法中队,核编4人。按照六有(机构、人员、阵地、装备、经费、职责)加强198个乡镇(街道)安办建设,提升乡镇(街道办事处)安全监管效能。
四是强化目标考核管理。市政府每年初分解下达了全市安全生产重点工作,签订了安全生产和“一岗双责”责任书,落实了“三个必须”,加大了安全生产在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年度绩效考核中的权重。将隐患排查治理、打非治违、整顿关闭等重点任务过程管理及工作结果作为考核主要指标,强化落实质量;对因工作和责任不落实导致重大隐患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理、非法违法行为长期存在、突破年度考核控制指标、发生重大及以上责任事故和严重安全生产责任事件的地方党委、政府、部门及其主要负责人、主管领导等在评优评先、选拔任用、培养选调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
建立宣传教育体系
增强全民安全意识
在建立宣传教育体系方面,巴中市主要从三个方面抓起。一方面突出安全专题宣讲。巴中市委、市政府先后组织召开了2次全市安全生产专题学习会,邀请了省安全监管局局长、副局长为全市领导干部宣讲中央、省委主要领导有关安全生产系列批示和指示精神,学习新《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以及《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县(区)、乡镇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深入宣讲中央、省、市对安全生产的新要求,宣讲《安全生产法》的新内容,宣讲安全生产党政同责新规定。
另一方面突出法律“七进”。严格执行会前学法和领导干部带头讲法,去年以来,全市各级政府和安委会成员单位会前学习《安全生产法》420余次,各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深入县(区)、乡镇(社区)、企业开展了300余场次有关安全生产法律专题讲座;开展“三寻找”大型公益宣传活动,3名同志分别获得全省最尽职的安全操作手、最履职的安全监管者称号,通过市、县(区)、乡镇、企业四级专题报告,宣传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播放警示专片、现场咨询服务等,200余万群众接受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常识教育。
最后突出从业人员培训。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等“三项岗位”人员、工程施工类作业人员和农民工近3万人次,上岗人员安全培训覆盖率100%。同时,将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安全发展理论和业务能力专题培训纳入市委干部培训年度计划,将安全生产法纳入市委党校主体班培训内容,提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领导干部推动安全发展的水平。
建立预防控制体系
严防安全事故发生
一是规范企业安全准入。严格执行“两集中、两到位”。将7项审批项目全部纳入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办理。清理审批的前置条件,规范审批流程,统一审批标准,推行网上审批和并联审批,探索模拟审批。主动提供延伸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在线服务等多种服务。规范建立分类分项目运行台账,除省上明确规定必须由市及以上安全监管部门履行的审批事项和新、改、扩建设项目的现场审查权外,其他审批备案和现场审查权一律下放到县(区)。严格新改扩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二是推进科技兴安战略。加快建设安全生产云支撑平台,全市共投入1000万元,建成市、县(区)数据服务中心,购置了可信隐患排查终端、现场快速执法终端等设备;开通移动办公自动化OA系统;建成网上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2902家重点监管企业实现安全隐患“网上申报、进度跟踪、整改销号”的全程闭环管理。与省安科院合作,对桥梁、隧道等进行“三维激光”扫描,建立重大危险源健康档案;成立市级专家库,参与企业安全评估、隐患排查等工作;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对煤矿、非煤矿山、油库等高危行业企业实施专家检查评估。
三是加快企业标准化建设。邀请省安科院、安全技术中心相关专家现场培训指导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督促检查。全市108家矿山(工贸)企业、96家危化品企业、17家客货运输企业达到三级以上安全标准。煤矿和井工非煤矿山建成“监测监控、人员定位、通讯联络、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六大安全避险系统。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实现机械装兑药、全自动接鞭生产线和插引设备。
四是突出重点领域整治。今年以来,开展农用运输车辆专项整治,清理农用运输车档案7612份,开展联合执法138次,检查3225台,查处脱保脱检581台,无证驾驶25人次,超限超载行驶180台次。开展烟花爆竹专项整治,查处非法储存、经营产品案件32起,收缴销毁烟花爆竹12300余件,刑事拘留7人。开展煤矿和非煤矿山专项整治,关闭煤矿12家,组建煤矿企业4家,年产能156万吨,关闭金属非金属矿山181座。
五是强化应急救援管理。把应急管理作为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防线,新组建成立了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新投入200余万元,购置先进的救援装备,多次参与全市应急抢险。强化应急预案备案管理,以备案促预案修订、完善及演练工作。突出开展煤矿、金属和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消防、城市燃气、油气管道、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常态化应急演练。
六是严格事故责任追究。出台安全生产约谈制度。市安办先后约谈了5家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以及2个县(区)分管安全生产的副县(区)长。先后对多起较大安全生产事故立案调查,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9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2人。把隐患当事故管,去年12月,按照新《安全生产法》对拒不整改隐患的企业和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行政处罚,采取了停电措施促其整改隐患。
(作者系巴中市安全生产监督管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