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30日,16家上市银行半年报全部出炉,利润增速全部放缓,工行、农行和交行发布2015年中期业绩报告,上半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0.7%、0.5%、1.5%,均为近年来最低水平;不良贷款双升成,新增1810.43亿元,其中农业银行不良率高达1.83%;招商银行不良率上升最快,上升了0.39个百分点。
受利率市场化提速、“三期叠加”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商业银行已至发展拐点,经营已面临新危机状态。对此,银行业应正确对待利差收窄、不良贷款双升现象,并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化解眼前经营危机。从目前看,银行业应加速四方面转变,方能使经营立于不败之地。
加速经营理念转变,从迷恋资产规模扩张、高利润回报粗放经营方式中挣脱出来。即从充当社会信用中介、资金中介向充当信息中介、资本中介角色进行转变;从单纯参与信贷市场向积极参与包括信贷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等在内的整个金融市场转变;从重资产、重资本向轻资产、轻资本业务结构转变;从习惯于持有资产至到期模式向以交易管理资产为主模式转变,积极发展代客管理、托管业务等;从融资向融智转变,开展综合金融服务,提供整套金融解决方案,力争成为客户“忠实追随者”。同时,树立消费金融理念,大力发展老年储蓄、投资理财产品、倒按揭等养老金融业务,开展农业、服务业、战略性新兴行业金融服务;探索综合经营模式,整合保险、基金、证券、租赁、信托等多种行业资源,努力弥补传统存贷业务发展不足。
加速信贷方式转变,从热衷大企业、大额贷款等高大上产业项目中抽身出来。商业银行之所以陷入今天不良贷款反弹、盈利水平下降等窘境,与长期形成重大轻小信贷经营方式有很大关系。对此,银行业信贷应从重大向重小转变、从重国企向民企转变、从重传统生产制造向科技创新转变。尤其根据中小微企业在技术研发、扩大生产中存在大量资金需求,且其本身融资渠道较少,能接受较高利率成本现状,银行业应大力拓展信贷服务;同时,根据中小微企业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等产业生产新特征,推出信贷服务“组合拳”,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便捷信贷服务。
加速服务地域转变,从钟情国内大城市及经济发达国家金融服务中解脱出来。银行业应调整经营战略定位,放眼国内外:一向国家确定的经济发展区域推进。如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实施,亚太地区基础建设投资和互联互通等战略,充分施展服务优势,成为金融大动脉和引水渠。二向广大落后地区中小城镇及农村扩展,在小微企业和“三农”等领域,结合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力争取得服务新进展。三向新能源、高科技产业领域集结,大力支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等,逐渐提高绿色信贷比重。四向经济处于发展中新兴经济体国家进军,为金融业“走出去”提供施展空间。积极构建全球化服务网络,提高企业跨国经营便利性;加快培育个人跨境产品与服务体系,不断扩展产品覆盖面,满足日益增长个人跨境金融需求。
加速科技创新转变,从习惯原有金融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中醒悟出来。银行业应对金融新技术、新业态持开放包容心态,加强与互联网金融融合,提高机构信息化程度,提高数据归集与挖掘能力,建立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现代银行业。同时,利用移动互联技术重塑银行产品与服务体系,将银行主要产品与服务快速推向移动端,做到传统银行随身携带,随时、随地提供服务;广泛开展对外合作,构建安全、互信、开放、全程移动金融基础服务平台,不断丰富移动支付产品,创新发展O2O 业务模式,始终引领客观金融消费潮流。并夯实标准化基础,满足个性需求。逐步建立网络银行服务基础;深度分析客户行为、消费习惯、风险偏好等,智能识别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贴心服务。
(作者:莫开伟,供职于湖南省怀化市银行监管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