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12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绵阳涪城区:勇当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张伟 陈正

  8月28日,四川省统计局根据2014年县域经济综合评价结果,发布了最新的“十强县”名单,绵阳市涪城区连续4年蝉联“十强县”前三甲。

  涪城区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领先发展”总体取向,实施“统筹城乡、全域发展”战略,实现经济规模、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发展速度、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2014年,该区实现区属地区生产总值142.75亿元、增长10.2%;固定资产投资201.7亿元、增长9.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7亿元、增长13.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05亿元、增长18.75%;到位内资81.7亿元,直接利用外资3323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253元,分别增长9.3%、12.2%。

  抓环境抓项目抓招商

  实现服务业加速升级

  服务业是涪城的首位经济,该区通过优化环境、推动项目与招商,促进全区服务业在领先发展、率先突破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2014年,该区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58户,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2%;金家林总部经济试验区成功争创四川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0亿元,126文化创意产业园被命名为“绵阳市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毅德商贸城一期、天泰剑南食品城等一大批重点商贸项目建成投用。

  该区采取分类推进的方式,促进项目发展。传统服务业在提档升级上下功夫,引导区内茂业百货、百盛购物广场等重点项目进行业态调整,改善营业环境,实现转型升级;在推动现代服务业集中集聚方面,打造以总部经济为主导的金家林园区、以商贸流通为主导的石塘园区、以农副产品物流及加工为主导的龙门园区、以全省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为重点的杨家关产业带;在推动新兴服务业发展方面,支持食哈哈、毅德购等一批本地化、特色化电商平台上线运营,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8个、面积14.7万平方米。

  招商是源头活水。该区组织富临精工、广鑫粮油等20余家企业参加广交会、伊朗电力展等国内国际各类展会,大力引进总投资7亿元的伟经现代智慧物流园等一批项目。

  园区产业企业“三倍增”

  实现工业加速转型

  2014年,全区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68.64亿元,完成工业技改投资31.7亿元,新增规模企业4户,产值过亿元企业19户、4亿元企业4户。涪城区狠抓“三个倍增”,工业经济加速转型。

  在实施“园区倍增”计划中,该区重点围绕金家林总部经济试验区、中小工业集中发展区开发建设,积极打造百亿级产业园区。2014年,金家林总部经济试验区完成入园企业技工贸收入105亿元,中小工业集中发展区已签约富临精工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等项目。

  在实施“产业倍增”计划中,该区全面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努力打造“4+2”高端成长型产业,全面提升涪城区工业的产业品质。2014年,全区有涉及高端成长型(“4+2”产业)企业69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户,规下工业企业54户,实现产值29.7亿元。

  在实施“企业倍增”计划中,该区引导企业不断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新产品研发进程。2014年,全区已建成省、市企业技术中心12家,产值过亿元工业企业20户,新增华拓光通信等7户亿元企业。

  抓产业抓示范抓主体

  实现农业加速增效

  涪城区通过抓产业布局、抓示范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大力推动农业加速增效。2014年,该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6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8家,实现农产品销售收入85亿元;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6亿元。

  狠抓产业布局。该区大力发展优质蔬菜和水果花卉产业,并与生态养殖、乡村旅游互融互动、良性循环,已巩固提升青义、龙门老蔬菜基地,建成金峰十里长廊万亩亿元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杨家万亩水果花卉基地、关帝种养循环全省集中连片最大的芦笋基地,启动了玉关产业带优质蔬菜基地建设。2014年,新增成片蔬菜基地2600亩、水果基地1200亩、花卉苗木基地3000亩,分别占目标任务的130%、120%、150%。

  狠抓示范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该区坚持“一园一主业、一园一特色”,按照关联、集聚、集约、合作要求,以“杨家—关帝产业带”为龙头,建设涵盖杨家、金峰、关帝、石洞、玉皇的新农村示范片产业基地和生态观光休闲走廊。2014年,新增万亩亿元示范区3个,全区现代农业万亩亿元示范区达到7个,基本实现优质蔬菜、花卉林果和休闲旅游等特色产业集中连片互融互动发展,金峰“十里蔬菜长廊”、万亩蔬菜、万亩葡萄和以“五彩田园”为核心的乡村休闲旅游度假等特色产业基地初具雏形。

  培育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该区引导和鼓励专合组织开展跨区域的行业合作,形成整体优势;鼓励“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产业经营模式的发展,以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土地入股、代养寄养等多种方式,实现龙头企业对农户的有效带动。2014年,新注册成立了昊鸿、邦兴等家庭农场11家,总数达到1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发展17个,总数达到12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