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12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乳业养殖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盖虹达 张虹蕾

  “拒收、限收、倒奶”几乎是近年来奶农最为敏感和害怕的现象。但在“洋奶”质优价低、国内产品价格较高且质量参差不齐的背景下,这一现象几乎无法避免。

  而国产乳品弊端的背后,是中国奶业养殖集约化程度不高导致价格持续高企、质量参差,那么乳业养殖和加工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升级需要资金,但担保抵押不足的牧场很难获得贷款,或许“活体租赁”的尝试可以期待——在河北滦县军英牧场里,正有200头奶牛作为标的物首次尝试活体租赁。

  如果,宜信融资租赁与军英牧场的这场“活体租赁”试点推广成功,那么处于转型升级中的牧场将迎来破茧重生的巨大机遇。

  据经济观察报获悉,“活体租赁”主要由宜信融资租赁提供资金支持,军英牧场以售后回租的方式进行管理、使用。事实上,军英牧场只是一个缩影,在奶业发达的内蒙古、东北等地还有无数“军英”,除资金充裕的大型乳企自建牧场,大部分规模化牧场都存在产业升级过程中资金链紧张的问题。

  不过开创“活体租赁”先河不能只靠“拍脑袋”决定。

  来自河北省畜牧兽医局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9日, 乳企累计限收、拒收生鲜乳3.11万吨,占全省生鲜乳累计产量的1.52%,累计倒奶5781吨,限收、拒收、倒奶比例均保持连续下降态势。

  趋势向好,但其中问题依然存在。

  首先鲜奶收购未采取政府保护措施,加之进口牛奶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因此鲜奶价格存在不稳定,一定程度影响着奶牛养殖企业的利润。其次,如由于收购企业倒闭或养殖企业出现重大产品质量问题形成的销路断链,对宜信而言容易出现的经营风险。此外,活体租赁面临疫情风险,保险制度尚不够完善。而且由于部分养殖户的经营场地均租住当地国有林场土地,尽管期限较长,但也面临固有林场改制提前收回土地的不确定性风险。“多看到一个风险,就会排除一个隐患,风险都找到了,创新产品设计也就可以对症下药。”宜信融资租赁公司人士告诉记者,通过对比与传统租赁物,再结合伊利乳业对下游牧场合作的评级标准,引入奶牛财产保险保护机制,“活体租赁”售后回租创新项目才得以正式落地。“这部分市场巨大,也远不是宜信一家企业能覆盖的。”在宜信公司租赁部副总经理毛芳竹看来,散农基本已经消失了,规模化、集约化的牧场是大势所趋,这一部分牧场基本奶牛数量都在550头以上,而且会越做越大,在这个过程中工艺提升、规模化扩张等对资金的需求也会大大提高,“在大企业自有牧场之外,规模化的牧场也是很重要的供货来源。”

  上市乳企资金充裕,但作为合作牧场如果希望能够不断提升品质跟上行业脚步,自掏腰包投入资金升级改造就显得捉襟见肘,尽管有合资方的扶持,但企业在帮扶牧场的同时也在承担损失。

  以贝因美为例,除了自建牧场以外,贝因美在黑龙江省安达市长期合作,随着原奶价格下行,贝因美方面也不能免于库存积压,但为了保证稳定可靠的奶源,贝因美与安达牧场采取参股形式并签订长期供奶合约,以稳定的收奶价定量收奶。“如果现在压制了奶价,造成奶农倒奶杀牛,未来再想合作就难了。”

  除了企业帮扶,地方政府也大力补贴希望鼓励小户饲养转向规模牧场养殖。黑龙江省政府就制定了补贴政策,对每1280头奶牛投放补贴1300万元。“行业发展大家是看好的,主要希望有一定规模完善调整。”毛芳竹坦言作为接触养殖业的新手,宜信更多的是在边学习边改进。如果宜信融资租赁的“活体租赁”试点能够成功推广,对于转型升级中的牧场而言是一项不小的突破,也能帮助给予补贴、帮扶的政府、企业减轻不小压力。

  或许“奶牛租赁”只是一个切口,毛芳竹说在这个发展思路之下,如果能跟蒙牛、伊利这样的大企业建立相关牧场的资金监管、结算的合作,会对整个业务链上的风险防范和资金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