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坛军 资深管理顾问
华东最大纺织企业——民营企业宝利嘉,近期破产了。(8月29日搜狐财经)
据其董事长葛富春的《告社会各界和宝利嘉员工书》,宝利嘉破产的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收贷与压贷2亿余元、设备租赁费1亿多元;六安、滁州两地的开发区在招商时承诺的6.6亿元信贷,基本上没有兑现……
以目前的情形来看,督促开发区履行承诺恐怕是毫无希望了。若葛董事长所言属实,当然要抨击、甚至追责开发区的言而无信,也要告诫后来企业不能轻信招商承诺。而招商时乱忽悠的情况,基本上遍地都是。
企业家的轻信,缘于经营风险防范意识的缺乏或不足。故而,笔者在为宝利嘉的遭遇深感愤愤不平之余,同时也感到非常惋惜——尤其在法治机制、诚信监管体系尚不够成熟的当下,若宝利嘉多一些经营风险防范意识与举措,贷款借款就不会那么多、也不会轻信开发区那些貌似美好的借贷承诺,其结果也就不至于如此悲催吧?
企业发展普遍会经历四个时期: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在不同时期,企业会面临不同的经营风险,例如:开业风险、授权风险、领导风险、财务风险、持续发展风险、接班风险等。
若上网稍微仔细了解宝一下利嘉的历史便可发现,该企业近年来一路扩张。也就是说,其正处于典型的成长期。而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创办人往往已无力单独提供所需发展资金,于是最容易遇到的经营风险是:财务风险。但在高速发展的成长期,企业高层往往自信心高度膨胀,为了扩张极易超越自身承受能力向各种渠道盲目借贷,一旦资金来源枯竭,企业便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宝利嘉今日的结局,已再次沉痛地展示了这一情形。
更进一步说明一下,企业家之所以热衷于盲目扩张,是因为迷信“企业做得越大,利润就会越多”。但实际上,尤其是在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中,企业应通过加强管理水平、提高技术含量来获取更多的利润。
再者,据公开的信息,笔者无法肯定葛董事长所述之“收贷”、“压贷”是否为下文所述的情形。但令企业饱受煎熬的经营财务风险,往往还包括这么一环:贷出方一旦判断企业无法按期还款、无力还款,往往不但会马上停止提供新的贷款,而且还会加速逼迫企业偿还以前所借的旧款。而这些行为,会使得企业雪上加霜,加剧衰败。
作为民企的宝利嘉,历经短短的13年,便在纺织业做到华东老大,实属不易!今日折戟沉沙令人扼腕痛心。其破产的主要原因,或许并不止葛董事长所说的那几条。然,该破产案所示之缺乏经营风险防范意识而产生的严重后果,但愿能警醒那些仍热衷于到处扩张的企业:可以稍微冷静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