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
■ 文建祥/著
声音是否动听,还要考虑说话的语调和音量。
1.语调
说话的语调往往会反映一个人的情感和态度。无论你是热情奔放、呆板保守、阿谀奉承、优柔寡断,还是诚实果断,对方都能或多或少地从你的说话语调中感觉出来。但是在说服过程中,你必须有所保留,要让你的语调与你谈论的话题协调一致,以向对方表明你对某一观点的态度,进而争取对方的好感。
2.音量
很多时候,为了强调某种观点,我们会不知不觉地放大自己的音量,但是音量过高也可能会带给对方一种“盛气凌人”的感觉,这对说服来讲是有害无益的。其实,言辞的影响力与音量的大小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大喊大叫也不一定能让别人折服,反而有可能让对方心生反感。可以试着在发声训练中以不同音量的声音说话,仔细听听,找到一种最易为人所接受的音量。
注意发音中的一些小问题
1.不要发鼻音
我们经常听到“哼”“嗯”之类的发音,这就是鼻音。在与人沟通的时候,频繁地发出这种声音是很容易引起他人反感的——即使你在用“嗯”表示对对方的认同。
我有一个前辈,我发现他在聊天时从来不说“嗯”“哼”等字眼,而是说“哎”。“哎”这个字可以表达与“嗯”同样的意思,但却让人觉得说话的人是开放的、热情的。反过来说,“嗯”“哼”等用鼻音发出的字眼会让人听起来感觉像是在抱怨,显得很没有生气。
其实,所有用鼻音发声的字眼都会或多或少带给他人消极的心理暗示。因此,我们在说服他人的过程中,一定要尽量避免使用这些字眼。
2.语速不宜过快也不宜过慢
在与被说服者交流时,语速的快慢会影响你向对方传递信息的氛围和效率。比如,当你说话语速太快时,对方会得到一种紧张的心理暗示,从而变得紧张起来;另外,话说得太快容易让对方听不清你说话的内容,如果对方不好意思让你重复说一次,就可能会因为没有听清的部分内容而分心。基于“破窗效应”——或者说“破罐子破摔”原理,对方很可能会彻底放弃你,导致你说服的失败。
语速太慢也不是一件好事,这会带给人一种负面的心理暗示,认为你思维缓慢,反应迟钝,从而在无形之中对你产生轻视心理,时间一长就会对你失去耐心。道理很简单,没人愿意把时间浪费在一个“看起来很笨”的人身上。
那么,我们该如何保证说话的语速呢?除了在发声练习时不断摸索调整之外,还有一个简单的办法,那就是根据对方的语速来决定:如果对方语速偏快,你就比他慢一点;如果对方语速偏慢,你就比他快一点。这样做有两个好处.:其一,可以帮你确定最适宜的语速;其二,可以让你掌控对话的节奏,利于你引导、控制对方的思维。
总之,声音的掌控是一门技术活,好声音的塑造也需要大量练习,要想培养超级说服力,一定要充分重视这一技巧的训练。
有了好声音就相当于练成了浑厚的内功,还要配合一定的招式才能把语言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出来,让你的说服如虎添翼。本节将要探讨的就是语言的“招式”,即如何把话说得准确、流利,尤其是要富于感染力。
为什么有些人讲笑话一点也不好笑,而相声演员一抖“包袱”观众就会哄堂大笑?不光是因为他们的包袱有意思,还因为他们的语言有感染力。
为了让我们的语言富于感染力,我们很有必要进行一些基本的练习。我们可以向演讲者学习,一些演讲者常用的练习方法有如下几种:
1.速读训练
随便找一篇文章进行朗读。朗读时应以准确为第一原则,可以在刚开始的时候适当放慢速度,以求发音吐字的准确性,然后可以逐渐加快速度,直到达到你所能达到的最快语速。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以发音准确、清晰、饱满为前提,而且不能停顿。开始的时候速度较慢,逐次加快,一次比一次读得快,最后达到你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
当你能够一字不差且非常流利地读完这篇文章,就可以换一篇文章重复这一过程了。
2.背诵训练
选一篇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尽量不要太长,先把它熟读几遍,充分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思路之后,试着背下这篇文章。背熟文章之后,就可以大声地朗诵了。朗诵的时候,要注意发声的准确清晰,并且带有感情,力求准确地表达出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
3.复述训练
选一篇篇幅适中,且有一定情节的文章——最好是小说或者叙事散文,以速读的要求多读几遍,然后进行复述。在复述的时候,我们不必苛求自己一字不差,应以流利连贯地将全部情节复述出来为准。这一过程可以反复多次地练习。
4.描述训练
仔细观察某一事物,然后试着组织一段语言来描述它。比如,我们可以观察一张照片,然后描述照片里的内容,我们的描述要尽量全面、形象,尽量使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另外,要注意描述的逻辑顺序,最好是让人一听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5.讲故事训练
熟读一篇故事,了解故事的人物、语言和情节,然后凭着记忆把故事重新讲述出来。在讲故事的时候,要保证发音的准确,融入自己的情感,使故事中的人物语言鲜活生动,充分表现人物的性格。要注意,我们是在进行讲故事训练而不是读故事训练,不要试图把原文一字不差地背出来,而是以自己的理解来诠释这个故事,力求让故事更为生动有趣。
表面上看来上面的五种练习好像与说服没有什么关系,实际上,这几种训练对培养语言的感染力是非常有帮助的,更值得强调的是,在这样的训练中,你会生出一种自信的状态,一旦在说服中进入这种状态,即使面对着那些所谓的“大人物”,你也能轻松自如地表达。
说服和说相声一样,也是考验嘴皮子的,如果一个说服者说话没有感染力,他的说服效果难免会打折扣。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