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友军
陈石(陈国泰),男,汉族,1941年9月生于四川成都。
国际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本部秘书长,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顾问,四川省政协委员(第八、第九届),九三学社中央文化工作委员,曾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聘为第三届中国中青年书法国展评委。
其书法作品曾入选第三届、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第六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一届书法楹联展,全国第一届书法扇面精品展,第一届中韩书法展,中日书法展,海峡两岸著名书画精品展……
其篆刻作品曾入选第二届全国篆刻艺术交流展,全国第四届篆刻艺术展、第十四届日本篆刻展、国际楹联大展等。除作品多次参加国家展和国际展外,还出版有《陈石书法艺术 楹联作品集》、《陈石书法艺术 甲申作品集》、《陈石书法艺术第三集 乙酉墨集》、《陈石书法艺术第五集 心经四体》等。
他曾被多家权威机构授予“中华英才”、“中国当代书法艺术杰出成就奖”、“终身艺术成就奖”、“中国当代杰出功勋艺术家”等荣誉。
陈石先生上世纪80年代以“一支笔、一把刀”开始了职业书法家的生涯,曾为“诗婢家”及“四川文物商店”等名家治印达十年之久。当时还没有以此为生的书法家,陈石先生应是我国职业书法家中第一人。
陈石乃名门之后。其父母早年东渡日本,毕业于著名的早稻田大学、东京帝国大学。抗战爆发,其父回国进入黄埔军校担任高等教育班教官,还担任过黄埔日报社社长,建国后特殊的历史时期,陈石受其父政治牵连,曾入狱13年,文革结束后得以平反出狱。早年的良好教育,良好的天赋加上坎坷的经历造就了其坚韧的性格,豁达的心境。任何一个艺术大师必须经历常人难以忍受的寂寞,常年孜孜以求的艺术追求,或许正是早年的磨练造就了今天的陈石,为了完成《真草隶篆 宋词三百首四体书法艺术》、《真草隶篆 唐诗三百首四体书法艺术》两书共计300余万字的浩瀚工程,无以计数的书法、篆刻作品陈石每天均须伏案十几个小时,其艰辛常人难以想象。
陈石一生追求皆于书法,一生所长皆于书法。为勤研书法,曾于上世纪80年代以半生积蓄买下一车宣纸,那时正是书法艺术的低谷,时人皆不理解。陈石引以为豪的正是其以“一把刀”、“一支笔”养家糊口,兴家立业,并以无官无职,仅凭一个真正的职业书法家而成为全国中青年书法展评委至高荣誉,以一个职业书法家而成为四川省第八、第九届政协委员。
陈石书法可以一字形容——“正”。陈石称自己的书法为古体书法。良好的国学根基,长年的临摹古帖,集众家所长而成一体,纯朴自然,古风荡漾,不媚不俗,浩然正气,与时下书坛的猎奇,浮躁形成鲜明对比。“沐手恭录”,是陈石在很多幅作品落款时均要写上的,足见其对书法之诚,正是这敬畏之心,这诚造就了陈石书法的“正”,正统,正派,正气长存。
浅观陈石书法,隶、篆古风荡漾,时现刀刻斧凿之像,草如行云流水,意趣天成,楷如大师诵经,庄严法相。书法精一体者多,四体全精者寥。写长卷易,长卷无一败笔者难。陈石书法,尤其是其四体书法集中,四体皆佳,四体完美融合,章法更是堪称经典。笔者见《金刚经》长卷,长达47米,气势恢宏,难得无一败笔。国人爱把追寻事物的真谛称为寻道。陈石的书法之道,可称为庄严之道。
品陈石书法,可借其在《真草隶篆 宋词三百首四体书法艺术》中书写过的一首词,同时也是陈石最喜爱的一首宋词《临江仙》来领会其书法意境——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体虽在堪惊心。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散记”释义:拜识陈石,实属偶然。笔者一朋友是书法家,曾于闲谈中聊到书法家陈石,意多景仰,留下印象。偶然机会,邻居阿姨说与书法家陈石是多年好友,关系到了可随意拜访,知笔者为记者,问是否想认识陈石,可代为联系,笔者当然欣然应允。立即联系,陈石刚好有闲。毫无准备,与阿姨一道,立即赴陈石寓所拜识。陈石先生正抱病家中,穿一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常见之汗衫,无寒暄,泡茶,对坐,话题即为书法。无常见的大师傲气,热情如邻家大叔。当然,其间其书法大家之自豪亦溢于言表。正当陈石即将出一本新书籍,正在正稿,因其书籍有书法字帖功能,只见陈石先生逐字辨正,其严谨,其博识,让人肃然起敬。陈石家极简,充盈着书籍、书法作品、篆刻印章。临别,获赠大师书法条幅“闻识博通”、“真金不镀”,笔者当然不敢当。用于标题,以于大师,或当正好。初识大师,对大师风采领略一鳞半爪不及,故为散记。
●陈石先生所书《真草隶篆 宋词三百首四体书法艺术》、《真草隶篆 唐诗三百首四体书法艺术》两书共计300余万字,体量惊人,工程浩大,史无前例。该书具有工具书功能,作者在草书和隶书部分反复查证了各种书法字典,力求精准,该书艺术价值与实用性均堪称经典。
●陈石多年来为佛教界书写了大量匾额,其作品多刊于名山大川、碑林、古迹、庙堂古刹,在佛教界影响极大。为峨眉山大佛禅院书写巨幅金匾“药师殿”、“地藏殿”,为报国寺、万年寺、伏虎寺、金顶华藏寺、圣水寺、四川佛学院、罗汉寺、应天寺、三味水寺、昭觉寺等书写了心经八条屏的木刻巨匾,为上海白云寺、地藏古寺、光福寺、饶益寺、上古寺等众多寺庙书写了金匾和长联,国内外众多高僧大德收藏有其书写的《心经》,各界收藏家对其金本“心经”更是钟爱有加。因其所书《心经》、《金刚经》堪称一绝,被誉为中国书写《心经》第一人,同时他还为佛教弟子书写了《四体心经》范本,其金本心经被佛教藏经楼广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