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29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心怀“三情”引资兴业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访北京四川企业商会会长王刚

  ■ 王日晨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一首《蜀道难》道出了巴蜀大地的山川之险,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

  从古至今,但凡是由此地走出之辈,大都创出了一番天地:汉高祖刘邦从这里开始楚汉相争定天下、其子孙刘玄德也据蜀成就一方霸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英勇善战”的川军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雄师。时至今日,又有一批人从这里出发,凭借着辛勤劳动和聪明睿智实现致富,把四川文化传遍全国,走向世界、让人们认识四川,最终爱上四川。

  他们,就是川商。

  身为北京四川企业商会会长、眉州东坡集团董事长,王刚深感责任重大。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他强调最多的就是“亲情、友情、乡情。”正是基于这“三情”,商会才能像桥梁纽带一样连接、团结川商们,他深知只有“抱团”才能发挥集体的力量做大做强。同时,也能吸引合作伙伴甚至热爱四川的朋友,在四川投资兴业。

  投资四川 值得去

  众所周知,四川为西部人口大省,人口位居西部第一。辖区面积为48.5万平方公里,列西南部第一。自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省的经济发展得到迅速提升,如今的四川公路通车里程已达29.35万公里,像成都以及周边的城市已全部用高速公路以及城铁等交通网连接起来,形成1小时甚至半小时经济圈,让“蜀道难”真正成为了历史。

  如今的四川,也逐渐成为全球聚焦之地。截至目前,投资四川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269家,四川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位居中西部第一,更多的跨国企业人士看好未来中国西部和四川的发展潜力,将加大投资。

  万达掌舵者、四川人王健林更是看好四川将是下一个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而未来在川的投资将达到2000亿元。甚至更有人断言,四川将成为下一个海南奇迹,成为宜居置业首选。

  谈到对四川的投资前景,王刚亦显得信心十足。抛去个人的家乡感情因素,他认为用数据来说话最具有说服力。“四川,天府之国。有文化、有历史,不但宜居,它更重要的是具有投资价值。”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由以前固有的“盆地”封闭思维和视野,特别是在2013年后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民间重新成立了北京四川企业商会,王刚有幸成为首任会长。

  “商会的宗旨就是服务四川、建设四川、宣传四川。”王刚说,我们靠的就是亲情、友情、乡情把在京的川籍企业以及热爱四川、投资四川、和四川有关联的这些企业都团结起来,共同为四川的投资建设发力。

  川菜成宜居“引擎”

  中国有句老话,民以食为天,在四川尤甚。而依靠餐饮行业起家的王刚,对川菜乃至四川,又有着新颖和独特的见解。

  他用“川菜、川茶、川酒、川特产”作为对新四川的理解。在王刚看来,四川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之所以把川菜提在最前面,是因为它在全国和全球的知名度最高。川菜是农业上下游的一个终端,对上游来说是农产品,对下游来说是加工企业。同时,它与其他行业的关系千丝万缕。

  “川菜表面上是餐饮,其实它是一个引擎。对于像房地产等行业,具有拉动作用。”

  川菜又是窗口行业,实际上是在向来自全国和世界传播四川的文化。据王刚介绍,去年北京四川企业商会举办了首届中国川菜美食文化节,邀请了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的美食家、作家来品尝川菜,还邀请了十来个国家的外交官以及夫人来学做川菜。

  说到这,王刚回忆了一段小插曲:在今年2月17日泰国公主诗琳举行的60岁大寿宴上,川菜成为了泰国国宴上的主角。作为受邀人,王刚带着他的厨师团队,空运四川本地3450斤的食材远渡泰国,精心制作了公主必点的三道川菜,最终不仅征服了现场250名宾客,更是让川菜走向了世界舞台。

  “其实这是弘扬四川的文化,让他们对四川产生兴趣,同时也是把四川的好山好水还有好的产品能够推荐出去。希望他们到我们家乡去投资兴业,那么自然就会推动宜居的工作。”王刚认为,因为投资产业留在了四川,商业居住也就随之带动起来。

  以保姆心态去服务

  “现在酒好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有步骤有建议地去宣传,务实地体现四川的文化。运用多种手段宣传家乡,最终形成交易投资兴业,同时也让合作公司得到了好的发展。”王刚如是说。

  做好宣传和服务,才是北京四川商会当下应发挥的作用。

  谈生意前要先交朋友,王刚对此直言不讳。“通过乡情、友情、亲情这个纽带把川商、把合作企业通过旅游观光,以这种方式去交朋友,让他们喜欢上我们的家乡,对四川产生兴趣和爱好,作为投资来说就是水到渠成事情。”

  首都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科教、国际交流中心,聚集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脉关系,具有平台大、信价比高、信息传播快等优势,这是别的省市所不能替代的。而北京四川企业商会在这样的平台上,承担着联合川商抱团发展的责任和使命,

  王刚透露,像川商论坛今后要年年举办,核心内容就是要联合全国的川商,为各地川商发展提供服务。“以保姆的心态成为所有川商在北京的服务站,这是我们商会的新定位。”

  对于四川省首次大规模组织特色城市、精品楼盘参展北京秋季房交会活动,王刚希望能够做好服务。

  “其实商会在北京就代表四川形象,所以在北京推荐这种活动,我觉得一定要提前告知我们,好提前做好服务。”王刚说。

  据他介绍,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川商很愿意回四川置业,有的四川企业希望出来建立窗口,乃至设立分公司;另外在北京企业,它从人才、货品、原料等又需要我们四川,要在四川建立基地。像这种意愿越来越多,其实是双向的,大家各取所需。

  愿“家长”多鼓励

  王刚说,北京四川企业商会是四川省驻京办民间的一个抓手,他形容商会与政府机构的关系就如同“鱼水情”一样。

  “像招商引资,政府只能是做一些推荐的工作,有些时候需要靠民间的纽带,就由我们商会出面来做。而有些时候也需要政府出台政策支持。”这样,分工有明确,各自做力所能及之事提高办事效率。

  北京四川商会自新组建以来目前有一千多个会员,在京川籍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很多,据统计共一万两千多家,联合在京的二十个地市州这些兄弟商会,共同高举一个旗帜就是川商,这样对外表达川商的团结。“只有抱团,资源才能共享,才能形成一种势头。”

  王刚坦言,川商本身会有一种荣誉感,不在乎金钱。

  随着川商的素质越来越高,商会领导班子们更具有使命责任感,所以希望能得到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成为北京四川商会的坚强后盾。用王刚的话说,哪怕给我们鼓励。一个表彰,这样会大力提升商会凝聚力。

  “以前为什么没有奢望这些,我们想自身强大,做好了做出业绩了,让四川政府看到,来鼓励我们,得到认可,这样我们又会干得更好,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政府就是我们的家长。”他表示,四川商会作为在北京的组织,能够为家乡建设,希望得到四川家长们的直接鼓励,这会让大家更加有干劲。

  面对面的沟通,希望将来能够成为常态,王刚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