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29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成都龙泉驿区年投2亿专项资金扶贫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刘江

  8月25日,记者从成都市龙泉驿区十届六次全会上获悉,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龙泉驿区每年将投入2亿元扶贫专项资金。

  龙泉驿区把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16000元的村(涉农社区)确定为相对贫困村,全区计42个。在全力抓好城乡低保政策兜底保障的同时,把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12000元且有劳动能力和脱贫意愿的农户确定为相对贫困户,全区共计498户、1664人。力争到2017年,龙泉驿区农村相对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同期农村平均收入的80%以上;城乡低保户得到及时救助、持续增收。

  据悉,目前,该区贫困人口主要呈现出“插花式”分布的特征。龙泉驿区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既要整体联动、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又要突出重点、加强对相对贫困村和相对贫困户的帮扶,务求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做到“一村一方案、一户一举措”,坚决克服底数不清、目标不高、举措不实、效果不佳等问题,切实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

  坚持因地制宜 推进三大工程

  据了解,在围绕相对贫困山区,稳健推进生态移民工程。该区提出健全落实生态移民政策措施和推进机制,利用市场机制引进社会资金,在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大石村、大湾村、石经村等20个相对贫困村,实施整村生态移民。从健全完善综合政策措施、强化服务保障体系、拓展多元增收渠道三个方面,确保山区农民“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努力打造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升级版。力争到2017年底,帮助3.1万名山区农民进城安居兴业、彻底转变生产生活方式。

  同时,围绕耕地保护区,加快推进新村建设工程。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对耕地保护区内的相对贫困村,以及有利于一三互动的部分山区村,要按照“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要求,加快打造一批“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以“小组微生”、旧村改造为主要方式,因村制宜推进22个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在推进新村建设中,要加大帮扶力度,创新多元投融资渠道,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统筹改善相对贫困村和相对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共建共享新村建设成果。

  此外,龙泉驿围绕城镇规划区,深入推进立城优城工程。对城市规划区内待拆迁的散居相对贫困户,促进农民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让进城农民共建共享现代城市文明。大力完善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切实的改善城市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强保障重行动 每年投入两亿

  深入实施“七大行动”。经过前期调研走访,龙泉驿提出要紧紧盯住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重点问题,确定了紧扣深入实施“富民产业发展行动”、“基础设施改善行动”、“公共服务提升行动”、“社会保障兜底行动”、“生态环境治理行动”、“治理机制完善行动”、“脱贫主体培育行动”等七大行动加力使劲。

  龙泉驿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龙泉驿区每年将投入财政资金2亿元以上作为扶贫专项资金,通过PPP、拨改租等模式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扶贫开发,有效弥补资金缺口,建立起“相对贫困村提需求、政府统筹审项目、精准投放增效能”的资金使用监管机制,确保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决不让贫困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落伍掉队,这是龙泉驿区委区政府的庄严承诺,也是必须完成的重要使命。”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