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公布的中国7月进出口数据显示,中国7月出口同比下降8.3%,预期下降1.5%,6月为增长2.8%。中国7月进口同比下降8.1%,预期下降8.0%,6月为下降6.1%。中国7月贸易顺差430.3亿美元,预期为547.0亿美元,6月为465.4亿美元。出口压力格外明显。
6月份,中国出口情况一度好转,同比增速四个月来首次转正,但这种局面并未持续多久。7月出口大降8.3%,远不及预期的下降1.5%,增速为2014年2月以来最低。另外进口方面,7月降幅为8.1%,同样差于预期的下降8.0%;当月贸易顺差430亿美元,收窄8%。
7月出口降幅令人意外,但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或源自去年7月出口增速出现脉冲式上升,本月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基数效应的拉低作用。同时外需放缓是的主要原因,一般贸易进口增长由上月7.1下跌至-5.8。主要出口市场均明显下滑,对欧盟和日本下降幅度最大。大宗商品价格再度下跌,进口降幅较上月扩大至-8.1%。
从累计数据来看,今年前7个月,原油、粮食、成品油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铁矿砂、煤进口量减少,主要进口商品价格普遍下跌。分区域来看,我国对美国、东盟出口保持增长,对欧盟、日本出口下降;自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均下降。1-7月我国对欧盟出口1.22万亿元,下降4.4%;对美国出口1.4万亿元,增长7.2%,海外经济体的分化仍较为明显。
7月份需求的回踩是不争的事实,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回落显然对进出口都起到负面影响,但实际内外需的回落情况并没有数据显示的那样悲观。后期出口数据会随着欧美的经济修复和大宗商品的逐渐见底而缓慢出现好转,而进口增速则仍难以摆脱负增长区间。三季度经济持平,四季度中后期仍将承受较大的回落风险。
出口大幅下降可能打击国内本就产能过剩的制造业,但内陆地区相对受影响较小,8月首周“中国·成都五金机电指数”价格指数数据显示,价格总指数走势依然向上,但从市场调查发现,夏季市场采购额并不大,部分产品价格回涨主要由原材料价格回升所致,其中钢铁价格回升是主要因素。但若出口数据持续低迷,长期或波及内地五金机电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