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近日发布了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从海关数据来看,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5.54万亿元人民币,下降6%。其中,3月份我国进出口增速双双下滑,海关方面称此系受到农历春节假期以及疲软全球需求的影响。
3月进出口同比大幅下滑
根据以往经验,1月和2月进出口数据受春节因素影响通常出现异常变动,3月数据才会更具备参考价值。但3月份出口总值同比下滑逾15%,也超出了此前许多机构的预期。从整体情况看,一季度我国外贸出口增长4.9%,应该说这还是一个相对平稳的增速。
3月出口数据跌幅超出预期不仅仅是基数效应能够解释的,还主要受到外需疲软、人民币强势升值等因素的影响。3月出口增速超预期大跌15%,主要出口伙伴经济增速乏力,外需疲软和人民币强势升值是主因。进口方面,在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和近期基建投资带动下,进口降幅有所收窄。
市场期待政策宽松
由于进出口数据疲软,市场对政策宽松的预期进一步上升。有分析认为,3月出口增速超预期下跌,外需疲软和人民币强势升值是主因。在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和近期基建投资带动下,进口降幅有所收窄。春节后外贸状况仍不乐观,可能对增长带来额外下行压力,政策宽松刻不容缓。
另外,一季度进出口数据不及预期,这也导致市场上对于政策宽松的呼声愈烈。不少市场观点都对宽松政策有所期待,有分析认为中国经济复苏更多要依靠挖掘内部动力,国企改革、地方债务置换、区域经济再塑等都将加快推出,同时央行货币政策上将有更多配合措施,市场对宽松货币政策、二季度降准有所期待。总体来看,实体经济企稳需要宽财政和宽货币并举,利率未来还是以下行趋势为主。当前实际有效汇率太强,货币政策应指向宽松来缓解汇率端的压力,此外,“一带一路”应加速进行,通过基建扩大新贸易区的内需来缓解我国外需压力,实现贸易新区域的拓展;同时,出口疲弱对经济下行的影响也需对内稳增长对冲。总之,未来政策宽松或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