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4月16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论演讲: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罗成

  

  演讲与口才是历史的宠儿

  

  演讲与口才是历史的宠儿。古希腊演讲大师德摩斯第尼认为:“雄辩的口才,比准确的子弹更有力;弹无虚发的子弹,敌不过锐利如刀的辩才。”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演讲风气盛况空前,像孔子、孟子、苏秦、张仪等等,都是能言善辩、才学出众的人物,实际上也就是一些很了不起的演说家。读过先秦文学的人都知道,那一篇篇流传于世的文章,就是这些演讲家的演说辞或交辩辞。

  18世纪,法国的军事家拿破仑说过:“一条舌头,能抵三千毛瑟枪。”我国古代文学评论家刘勰认为:“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古语还有“一言可兴邦,一语可误国”,“善言使人笑,恶语使人跳”,“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等说法。

  有时一句话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从前,一个国王有着一项很特别的习俗,任何人在国王的宴席上都不可翻动菜肴,而只能吃上面的那部分,不然就是侮辱国王,是要被杀头的。一次,一个国外的使臣来到这个国家,国王非常高兴地设宴招待这个使臣。宴会开始了,侍者端上来一条盖着香料的鱼。这个使者不知道,就把鱼翻了过来。

  大臣们看见了,齐声喊道:“陛下,你遭到了侮辱,必须马上处死他!”

  国王叹了口气,对使臣说:“你听见了吗?如果我不处死你,我就会遭到臣民们的嘲笑。不过,看在你并不知道这个规定、贵国和我国又非常友好的关系上,你在临死前可以向我请求一件事,我一定允许。”

  使臣想了想说:“既然这样,我也没办法,我就向您提一个微小的请求吧。”

  国王说:“好,除了给你生命,什么要求,我都能满足。”

  于是使臣说:“我希望在我死之前,让每一个看见我翻转鱼的人都挖去双眼。”

  大臣们面面相觑,然后一个个站起来,指天画地发誓说自己什么也没看见,因此不应该被挖掉双眼。

  最后,使臣微笑着站了起来:“既然你们没看见我翻动那条鱼,为什么要处死我呢?”

  众臣们没办法,只好招呼使臣继续吃饭。就这样,使臣凭着自己的智慧又回到了故土。

  

  演讲与口才是时代的召唤

  

  历史和现实都已经证明,每当时代发生变革时,都有一批知识渊博、思想解放、血气方刚、口才出众的演讲者出现,他们走在时代的前列摇旗呐喊,为社会的发展鼓与呼,为时代的奋进唱赞歌,他们讲出了人民的心声,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新时期演讲口才事业从二十世纪80年代初到新世纪的今天,一直是蓬勃发展,方兴未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人们对演讲与口才的观念,也在发生极大的变化。人们由过去那种在政治运动下,小心谨慎、莫谈国事、言多必失、唯恐抓辫子的心态,转变到了把演讲口才作为一种基本的生存技能和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志。

  信息时代,说话不受时间、职业、条件、地点的限制;一个人几天甚至几十天不写字都可以,但是几天不说话是不行的。如果你能说、能写那是全才;如果你能说,不能写,那是将才;如果你只能写,不能说那你就是文才;不能写又不能说应该是无用之才。历史和现实早已证明:说比写更容易成才,更容易展示自己的才能。

  有人说:干得好不如写得好,写得好不如说得好,辛辛苦苦干一年不如大会发个言。比如,你调到一个新单位担任领导工作,或当你大学毕业后,分到一个新的工作单位,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和那里的每个人相识或很快使别人了解你。但从你到新的工作单位的第一次见面、登台或讲话起,大家就认识了你。并从你的第一次讲话中,产生了第一印象。如果你能说会道,有很好的口语表达能力,那么人们就会说,新来的领导或大学生是有水平的,讲起话来是头头是道,条条有理。那么,听众和同事个个都会对你充满一种新的希望,正是这种新的希望,很容易使你打开工作的新局面。

  

  演讲与口才是社会的需要

  

  演讲和口才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都是由于社会的需要才产生的。比如经贸谈判,谈得高明,巨大的资金争取过来;谈得外行,巨额财富白白送人;谈得过于精明,一毛不拔,寸步不让,忘了互利互惠的原则,谈判破裂,双方皆一无所获。谈判谈判,无论多少计谋,都要通过“口才”去谈。

  1991年原国务委员吴仪到美国谈判,在数次中美外交谈判中,她的魅力让美国人既头痛又不得不敬佩,由衷地称赞吴仪:“既是国家利益坚定的维护者,又是坚韧的谈判者。”

  在一次中美知识产权谈判会上,双方刚一落座,美国人想给吴仪来个下马威,开场白便显现出来者不善:“我们是在和小偷谈判。”

  面对对方的无理,吴仪毫不留情地反唇相讥:“我们是在和强盗谈判,请看你们博物馆里的展品,有多少是从中国抢来的。”

  针锋相对的回答令对方愣了一下,同时对手马上清楚地意识到:这个女人不简单。了解吴仪的人都说,吴仪“很会修理”傲慢的美国人。

  可以说七十二行,行行都需要演讲和口才。而缺乏演讲与口才能力的人,将会在事业、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越来越感到寸步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