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21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泸州借三个着力点做腾飞工业龙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庞玉宇 李洋

  记者从泸州市投促局获悉,今年,泸州将深度合作3个知名产业协会,跟踪对接30家重点目标企业,加快促进30个重大在谈项目。力争全年引进到位市外国内资金883亿元,增长12%。争取新签约引进正式合同项目总额1500亿元,增长50%以上。

  培育“八大产业”实现招大引强。围绕泸州老窖“一园三基地”和白酒总部基地建设,泸州今年开展物流、会展、金融、总部经济、体验酒庄、白酒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文化创意、高端商务等方面招商,力争全年新签约项目总额200亿元。

  能源产业重点围绕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锁定新大地、禧丹佛、南瑞集团、许继集团等重点企业,开展“一对一”招商,新能源汽车招商引资取得实质性突破,力争全年新签约项目总额200亿元。

  此外,泸州高新区进入“国家队”后,抢抓机遇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重点实施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的项目,力争现代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80亿元,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狠抓技术改造和创新,提高科技含量,扩大市场占有率,使得三大产业园区主导产品突出,实现优势互补。

  盘活存量 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泸州坚持让有限的资金进入该去的地方:更多的实体经济项目拔地而起,更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代替了落后产能,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造……

  1-2月,泸州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60.7亿元,较年初增加39.9亿元。为帮助企业解决到期银行贷款转贷资金临时周转困难,泸州建立市财政无息供款制度,并筹建1.5亿元的应急转贷资金,为企业做好金融服务。

  项目为纲,纲举目张。通过优质项目的带动,泸州巩固传统产业优势,淘汰落后产能,向高新产业转型升级。开年以来,泸州机械园区建设和市场开拓态势良好,今年5月底前,长起、邦立、长机一期项目将完成搬迁。能源产业在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复工复产和市场开拓等工作的同时,加快石屏煤矿二期、叙永2×350MW低热值煤发电等项目的推进。

  “通过煤制气与天然气联产的新生产模式,改变现有产品原料路线,发展新型材料和精细化工等高端化工产品,形成从煤炭开采到煤气化再到下游功能性产品的完整产业链。”今年,泸州市按照“稳、改、转”的工作思路,继续稳步推进泸天化改革脱困;引导传统化工向精细化工转型。并力促蛋氨酸等重大项目签约落地。

  按照“重塑发展环境、营造市场氛围、抢占市场份额、占领白酒高地”的思路,泸州今年将持续稳定地发展白酒产业,支持老窖、郎酒等酒类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抢占市场份额;实施整顿、整合,引导企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味道型向品牌型转变。“要研究完善管理体制,分类分层级研究酒类龙头企业、小巨人企业、小微企业在生产、管理、销售中遇到的问题。”蒋辅义表示。

  扩大增量 建招商引资新模式

  借助外力、扩大增量、增强后劲。今年泸州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市一项重点工作,除了税收减免、零地价、财政补贴等传统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外,正研究建立工业招商引资新模式——从“税收洼地”转到建设“服务高地”上来。

  泸州坚持“三为主”,即坚持以园区、区县、企业为主的招商模式,瞄准央企、大型国企、知名民营企业等,把酒博会与全市招商引资大会结合起来举行,加大力度,突出实效。

  在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泸州坚持“三主动”,在产业布局、重大项目、技改资金等方面,充分利用已有载体和平台,主动对接,积极争取,推动企业入驻发展,项目落地见效。

  去年,依托国际、国家级、省级平台,泸州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成功承办“2014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12个国家和地区的420多家企业参展,成交金额128.2亿元,“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已落户泸州。“四川(泸州)—法国医药健康产业国际合作交流会”等一系列“走出去”的战略活动,帮助企业加强产销衔接并扩大市场份额。

  优化环境 大力服务工业发展

  “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和服务环境,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全力服务工业发展。”春节上班第一天,泸州市委市政府就组织召开2015年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座谈会,深入分析当前泸州工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一系列加大酒业、机械、医药等产业扶持力度的政策将在年内陆续出台。

  去年,针对工业经济下行压力,泸州出台30条稳增长措施,以及加快工业率先突破、促进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促进医药产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将工业发展引导资金提高到4.8亿元,设立了2亿元医药产业扶持基金、1000万元稳增长专项奖励资金,积极筹建四川泸州纯粮原酒发展基金。

  为进一步加强金融和产业的对接,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泸州分别注册资金12亿元、10亿元成立了泸州市工业投资集团公司、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公司,高新技术投资公司注资3500万元与民营企业组建美华高新公司,全力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正是在政府创造的良好产业发展环境下,外企踊跃入驻,本土企业激励自强。由此,泸州市政府还承诺,对善于创新、具有自助知识产权、内生动力优势明显的企业,将优先满足其发展需求。

  “对于优势企业,我们的政策优惠相当明显,从要素的保障、人才引进、技术开发、新产品的上市等各方面提供‘保姆式’的支持,每个环节都给企业服务与支持。”泸州市投促局的相关负责人举出例子,泸州在获批国家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之前,几乎没有相关企业问津,而如今汽车企业纷至沓来,泸州必须择优选取。

  今年,为确保稳增长等措施落到实处,泸州市委市政府目督办将其纳入督办事项,作为考核各级各部门政令畅通、协作配合和自身建设的重要依据,定期进行督查督办,并提出全面保障企业生产要素需求,做好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水电油气运等要素保障工作,在确保安全、环保的前提下,将生产要素向节假日期间坚持生产,实现增产增效的企业倾斜。用好用足电价优惠政策,切实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一组组数据让围着项目“打转转”的泸州人欣慰:今年泸州列入全省56个重大产业项目、省政府157个重点工业项目、500个投资上亿元项目16个,全年预计完成投资46.8亿元。预计一季度完成工业投资104亿元,完成技改投资84亿元,同比增长15%。泸州将力争今年完成工业投资570亿元,完成技改投资480亿元,同比增长10%。泸州的探索表明,尽快转变发展思路,找准工作着力点,通过政府与企业双轮驱动、合力创新、多措并举,加速转型升级,就能扭转下滑趋势,实现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