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20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采蘑菇的“女汉子”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访湖南省宜章县永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凤兰

  ■ 本报记者 彭慧 本报通讯员 邝光荣 

  宜章县巾帼致富标兵黄凤兰说起蘑菇种植津津乐道,你很难打断她的话题。从20岁帮着家里打理“菇棚”到32岁开服装店之前,她的人生字典里就没离开过“蘑菇”这两个字。

  如今,她已经是湖南省食用菌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宜章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永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在她的带领下,100多位村民靠“种菇”发了家。 

  从老板到“菇农” 

  2012年,已经37岁的黄凤兰来做了一个破釜沉舟的决定:放弃已经经营了7年、生意红火的“富贵一族”女装店,回乡重新当“菇农”。

  “当时真是舍不得这家店,从赔本赚吆喝到现在营业额过万,我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回想起当初的决定黄凤兰说,“但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不管是做生意还是搞合作社,我认定的事就一定要把它干好。”

  在梅田镇,种蘑菇的人不少,但是合作社却从来没有过,通过合作社,把村民组织起来,把食用菌种植技术传授给村民,从而实现共同致富。黄凤兰决心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要想让别人认可你,你就必须先做出成绩来。”

  当时梅田镇煤碳资源的日益枯竭,政府也在积极探索从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从地下经济向地上经济转型的发展思路。因此政府对黄凤兰的“永谐种植专业合作社”相当支持。

  黄凤兰请来本地搭棚师傅搭了8个大“菇棚”。棚子刚搭好,第二天黄凤兰起来一看,一夜之间8个菇棚被大风全部掀翻,第一笔投入就打了水漂,黄凤兰痛惜万分。后来她意识到“这种传统的简易大棚是典型的靠天吃饭,一旦变天,抗灾抗风险能力差,不但产量会受影响,蘑菇的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怎么样才能让“灰蘑菇”成为旱涝保收的“金蛋蛋”呢?黄凤兰几经周折找到了华中农业大学边银丙教授。在黄凤兰求知若渴地诚心邀请下。边教授同意出任合作社产业顾问,并针对市场状况为合作社制订发展规划。

  随即,合作社明确了“建立标准化钢架设施大棚,实现周年生产食用菌”的发展目标。

  在夏季高温季节,采用打冷育菇技术,培育出的“秀珍菇”菇质好,产量高,保鲜期长,不少老板抢着进货,迅速在市场上打开了销路。黄凤兰还在边教授的指导下,采用高层立体栽培法,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每亩每年市场效益可达8-10万元。

  “看着一辆辆运菇车来到梅田镇拉蘑菇,我心里也终于松了一口气。”黄凤兰说,“这就证明了养菇可以发家致富。”效益就是宣传,村民陆续开始打听有关合作社的一切信息。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接下来的黄凤兰更忙了,几十户村民希望“入社”。她一边向他们介绍种菇经验,另一边紧锣密鼓地着手指导社员们搭菇棚,建基地。

  看到他们忙得热火朝天,但是下塘村的曾四发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前年他妻子被查出胃癌早期,通过化疗和手术治疗,妻子最终康复,但是欠下了不少外债。

  黄凤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们理事会商量决定,同意他入社,并无偿提供一个大棚给他种”。去年的5月份,合作社先是把菌包先赊给他,并给他提供技术指导。人勤地生金。去年的反季节秀珍菇长势很好,“过了4个月,他不但把菌包款还上,还净赚1万5千元,高兴得见了我们就像亲人一样。”黄凤兰说。

  不久,合作社又同意其他10个困难户入社,以同样的方式引导他们致富。5一9月份秀珍菇批发价平均在6元左右,一个大棚放5000个菌包,减去菌包和水电费,一个菌包赚3元钱,“很多社员都赚了”。

  因为食用菌种植劳动强度不大,很适合妇女及老人种植,合作社还率先创建“妇”字号龙头基地,培训了一批娘子军成为了食用菌种植能手,让她们在家门口就赚到了高出过去几倍的收入。 

  从“游击队”到“正规军” 

  没有永远的市场,但有铁打的品牌。善于捕捉市场信息的黄凤兰敏锐的意识到,只有建立了自己的品牌才可能进一步发展壮大。2014年,她又注册了宜章县福城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公司的名义统一注册了“永谐”牌商标,并制订了秀珍菇的生产技术规程及质量安全标准,有效保障了秀珍菇的品质,产品受到了珠三角、长株谭、郴州各地经销商的青睐。他们还与超市签订了农超对接协议。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指导社员在各自乡镇发展食用菌示范基地。这种以点带面、大户带小户的带动方式,合作社已经拥有社员106户,种植食用菌200多亩,实现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2014年,合作社还被郴州市农经局评为“市级示范合作社”。

  “方法都是不断摸索出来的。”黄凤兰说,“我们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产’的运行模式实行产前菌包配送,产中技术指导,产后统一收购的发展模式,这种由公司集中产包,农户分散出菇的模式,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整齐度和产出率,有效保证了菇农的收益。”随着成员的不断加入,菌包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增加,黄凤兰计划扩建一个菌包厂,预计今年底并可投入使用。

  “再建1个食用菌加工厂,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壮大农村经济实体,为广大种植户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一条捷径。预计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解决农民工就业100人以上。”在福城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2015发展规划中这样写道。黄凤兰说:“这也是我们的新年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