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微 周程程 冯彪 报道
“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下,地方都在寻求积极融入的“良药”。
全国两会传来消息,成都首次提出由成都、重庆、西安、昆明四城构建“成渝西昆菱形经济圈”,以此更好实现“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互联互通。
据记者了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仔细看完相关规划后表示,“成渝西昆协调发展的考虑,很有意义,应当结合实际通盘考虑。”
对此,值得思考的是,总理所言的“有意义”是在哪儿?菱形经济圈将对该区域发展乃至整个西部发展带来怎样的利好?目前还有哪些掣肘需要克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耀和重庆市原发改委主任、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庆育。
思路新
菱形经济圈补益三大战略
记者:如何理解“成渝西昆菱形经济圈”的概念?
陈耀:这一构想要追溯到之前西部发展的几个经济区的概念。“十一五”之前提出南贵昆经济区(南宁、贵阳和昆明)。我国“十一五”时期提出建设成渝经济区,“十二五”期间又提出了西三角经济圈,即在成渝的基础上,又纳入了西安。
从中可以看出,不管是当初的西三角还是现在提出的菱形结构的构想,都是一种把西南和西北连通起来的想法。成都平原和关中平原是西部地区最好的两大块地方,但由于自然条件等原因致使联系不是很紧密,沟通不是很便捷,在这种情况下,现在提出菱形经济区也不失为一种新想法。
菱形经济圈是未来优化空间格局的一种构想,这种构想需要完善,但思路还是不错的。这个思路对未来中国的三大区域战略的对接将发挥很大作用。
记者:构建“成渝西昆菱形经济圈”,目前的现实条件与依据有哪些?
陈耀:我国经济处在新常态时期,中央提出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这个空间格局怎么优化?大的战略是在四大板块下提出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
“一带一路”会引领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也是“十三五”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大战略。成都、重庆、西安、昆明联系在一起,四个地区形成菱形,也将形成一条纵向的带,将加快“一带一路”的建设。
在我看来,成渝的联系相对比较紧密一点,并且现在已经在沟通西三角。成都到西安,重庆到西安的高铁都在建设,这样成渝和关中地区的联系正在加强。下一步就是往南扩展。南部的昆明和贵阳处于长江经济带上的两个城市圈,即滇中和黔中。
长江经济带上有五大城市群,三大两小,即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滇中和黔中。未来构造新的格局,借助菱形经济圈,可以把这些连结起来形成重要的西部板块。
迎利好 未来将带动西部地区发展
记者:菱形经济圈的建设将为西部地区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利好?
陈耀: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与昆明连结后可以形成南方丝绸之路,通过云南对接孟、印、缅经济走廊,使我国内陆腹地更加开放。
具体而言,昆明作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菱形经济圈可以把开放战略和西部大开发对接起来,即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向北通过西安,由兰州进入到新亚欧大陆桥,再通过新疆出境进入中亚和欧洲。
由此,西部的资源和产品就可以通过这个渠道从陆上出去。其中由南可通过昆明向南亚走出去,大通道得以打通。通道建立后,西部的几个重点地区也能利用国外的资源。例如云南的油气管道已经打通,并通到了昆明,未来也将进一步向西部延伸到重庆。这些能源资源对西部发展构成能源保障,使得西部的优势得以发挥。这跟过去我们向东开放完全不同,这是在向西开放。
这四个地区如果形成一个板块,构建起综合交通网络,包括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必将在经济新常态下整体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
将形成西部最大城市带
记者:您如何看成都提出的菱形经济圈?
杨庆育:我过去在发改委工作,一直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成都提出的菱形经济圈,从专家的角度,我整体上比较同意。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拓展区域发展的新空间,谈了三个支撑带和四个板块,要把全国当作一盘棋,在区域上协调发展。三个支撑带是国内、国外开放的新格局,这里核心要义是最大可能地实现空间区域的协调,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区域的最大发展,而菱形经济圈无疑符合这点。
记者:您如何看四个城市,他们能否实现互补?
杨庆育:成都、重庆、西安、昆明这四个城市基本代表了西部城市的先进水平,无论经济、科技还是教育和文化,还有大型企业、旅游资源基本都聚集在这四个城市里,他们代表了西部的先进生产力。
四个城市之间存在互补的关系,虽然有的城市隔得比较远。比如西安和昆明有两千多公里,但互补性较强。成都的电子航空及消费城市的特点比较突出,重庆历史上是重工业城市,现在先进制造业电子产业发展较快,西安的教育科技比较强,昆明在新材料和旅游方面比较突出。这些城市在产业上都存在着互补的关系,可以作为大的经济圈进行培育,他们本身就存在内在的相互吸引力。
记者:这个四城市在“一带一路”方面有什么优势?
杨庆育:从区域经济来讲,重庆是长江经济带的上游,西安是历史上丝绸之路上重要的结点城市,四个城市形成的菱形经济区域,朝东进太平洋,往南是印度洋,往西是大西洋。云南是我国向南开放的桥头堡,云南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扮演了很好的角色。
作为长江中上游的发达地区,菱形经济圈的地位非常突出,而且这四个城市在西部有决定性的作用,他们在地理位置上全部靠近中部,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有排头兵的意义。
记者:这四个城市是否会形成菱形城市群或城市带?
杨庆育:目前国家已出台了新型城镇化规划,规划期从2014年到2020年,明确提到的城市群也包含这四个城市,而且它们已形成了西部城市的聚集点。我认为,从中长期来看,“菱形经济圈”可以逐渐演变成西部最大的城市带。世界上也有这样的先例,像美国加拿大所形成的城市群规模达两三万平方公里。长远来看,这个菱形经济圈形成西部最大的城市带是毫无疑问的。
四城应该形成合力
记者:您认为菱形经济圈如何解决互联互通的问题?交通的互联性如何?
杨庆育:目前在整个西部来看,四个城市基本形成了联系最为密切的交通网络,成渝、成昆、还有成都到西安、西安到重庆、重庆到昆明等已形成交通网,有些是在建的,有些还在规划。但可以说西部交通最密集的交通网络骨架已经形成,并初步形成菱形交通网。
交通是经济圈基本的条件,从目前具备的条件来看,这个圈意义非常大,四个城市未来会在国家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中部要往一带或一路走,尤其是往一带走,必须要经过长江到达重庆、四川再到达新疆;从新疆往欧洲方向走,朝南边到昆明进入东南亚地区,到印度洋。“菱形经济圈”的提出,对这些城市的发展现状、发展潜力都十分有意义。
记者:这四个城市在菱形圈中需要注意什么?
杨育庆:这四个城市有互补的关系,在菱形经济经济圈中,要形成内陆连片开发的态势来吸引全球的资源。
记者:菱形经济圈当前最需要做哪些工作?
杨庆育:争取将菱形经济圈纳入到国家的大战略,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如何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部门提出这个概念,让他们认识到这个经济圈的意义,同时能进入到国家层面的大战略。
争取将这个经济圈融入到“一带一路”里,这符合国家明确的方向。去年4月总理召开长江经济带的专门会议,部署西部地区港口道路的建设,这些都有利于菱形经济圈向东发展。
这四个城市应尽快向有关部门建议,并形成合力。同时,四个城市应该打开通道,包括交通物流网络的通道,为菱形经济圈的发展奠定一个流动的基础。在条件适当的情况下,形成贸易往来的无障碍化,四个城市要联系起来,不要形成贸易的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