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江 评论专栏作者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法律工作部部长郭军2日表示,富士康等一些企业长期违法安排劳动者长时间加班,致使部分劳动者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导致过劳死或自杀现象时有发生。他说,从目前我国劳动关系发展现状看,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案件事件还大量存在,下一步将加强对劳动违法行为的舆论监督,推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和建议书制度,建立重大典型违法案件曝光和公开谴责制度。(《新京报》2月3日)
富士康的加班时间长,的确不是啥秘密。既然总工会本该站代言工人的权益,维护工人的利益,对于富士康超时加班的点名批评,要说也完全符合工会的身份和定位。而来自总工会的撑腰,富士康的工人们不知是否会有瞬间找到组织的感觉。
不过,找到了组织,是否意味着富士康工人的加班时间缩减,境遇将有所改善,恐怕还不能过于乐观。真实的情形是,尽管富士康的工作节奏尽人皆知,工人在其中的压力与工时之长,也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放在当下的用工市场环境下,尽管人口红利即将衰退,即便是经济处于下行期,很多企业也仍然面临招工难。
按说,富士康的工人们如果真的对工作条件不满,理应可以用脚投票,做出更优的选择,那么,何以抱怨归抱怨,用脚投票的却不多呢?这当然缘于机会的有限,但其他企业并不比富士康的工作条件更好,待遇更优,相比富士康的有偿加班,更加血汗的无偿加班工厂也并不少。在工人们的选项之内,富士康的长期长时加班,性价比仍有竞争力,恐怕才是工人们继续干下去的真正原因。不仅如此,一些地区的富士康工厂,甚至还发生了工人抗议厂方减少工时数的劳资纠纷,因为订单减少所引发的加班减少,直接影响到这些工人的收入。对于这些“求加班”的富士康工人们来说,不知对总工会的撑腰,会作何感想。此外,富士康的超时工作,有没有支付加班工资,是否尊重工人意愿,违法与否,也需有充分的证据。
不难看出,仅仅是指责富士康们长期长时间加班的血汗工厂做派,其实并不足以改变工人们的境遇。毕竟,资本有其逐利本性,只要在合法范畴内,资本必然会寻求最低的成本,就在工人们抱怨工时太长的同时,富士康也觉得人工太贵,正在寻求更便宜的机器人替代以及向人工更便宜的区域转移。相比超时加班问题,一旦富士康实现了更多的机器替代工人,或者迁往更低成本的区域,会否引发大范围失业,倒是更加棘手的问题。
富士康的确谈不上不完美,但工人们劳动条件的改善,除了法律支撑与劳资博弈之外,根本的途径,仍然是提升工人的能力,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形成雇主之间的激烈竞争。而真正意义上的工会撑腰,也更应体现在对具体案例的维权支持上,而不只是泛泛的批评雇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