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 麻辣烫评说

2015年02月07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简讯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白银时代

  房企规模扩张会更剧烈

  ■ 陈开朝

  白银时代,房企规模是否已不再重要?笔者认为,规模在任何行业、任何领域都至关重要。受利润率下滑倒逼,大规模标准化定制,行业兼并加剧,高效的资本证券化运作,产业和服务全面集成,以及营销创新和价格倾销等因素刺激,白银时代标杆房企规模扩张很可能会比黄金时代更加剧烈。笔者认为,房企规模扩张的动力源,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

  第一,行业利润率下滑会倒逼房企加快扩张。在利润率下滑和成本上升倒逼下,行业内每个企业、每个领域唯有做大规模才能安身立命。那些继续专注住宅领域的房企,像碧桂园,必须更快地扩大住宅销售才能确保利润不下滑;那些做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多元化的房企,持有物业的扩张会加快,住宅物业的扩张也不可能停下来;至于在房地产领域外搞多元化的房企,也丝毫没有减少扩张的热情。转型成功的房企是少数,因为没有哪个领域能承受得住如此多的房企一拥而上。即使成功转型,也只能说一次性住宅销售对企业变得不重要,而在所转型的领域,必须力争规模上游才能赢得一席之地。无论是住宅开发、商业运营,还是其他多元化领域,除非房企退出,否则必须力求规模扩张。

  第二,大规模工厂标准化定制将推动标杆房企飞速扩张。白银时代,房价趋稳和利润率下滑会倒逼房企成本管控、精细化管理,进而引发技术变革。而移动互联网和万联网与标准化工厂制造结合将让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被快速响应成为可能。目前技术已不是问题,关键是成本。以万科为例,推进住宅工业化多年,目前成本依然比传统现浇工艺高10%,仍不宜大面积推广。如果政府愿意作催化剂,给予住宅工业化企业切实的政策优惠,如税率减免5%~10%或奖励10%容积率,使成本劣势转化为成本优势,行业立即就会进入大规模工业化制造时代。目前相对于传统现浇,万科工业化预制能节省60%的时间,所以一旦全面启用,万科等技术领先企业可以凭借超快节奏飞速扩张。从工业制造经验数据看,只要规模上去了,成本自然会下去,进而触发“成本缩减-售价降低-周转加快-规模上升”连锁反应。

  第三,资产证券化将让房企扩张插上双翅。中国房企金融运作模式从过去的债务杠杆主导,到之后的股权合作流行,再到未来的资产证券化运作,是十分明显的趋势。在债务杠杆扩张、股权扩张、资产证券化扩张下,房企扩张动能将依次提升一个数量级。以债务杠杆扩张为基准,房企净负债率达到100%,杠杆率已很高,资金链运营大多已较危险;如果借助股权扩张,通过与人50%:50%股权合作,可达到同样效果,却能显著降低开发成本和风险;而在资产证券化运作下,扩张动能会瞬间扩大,譬如主导运营的房企掌握10%控股权,剩下90%都进行资产证券化,那么扩张效率较100%杠杆率房企提高8倍。笔者认为,随着经济增速换挡下调、银行存贷量萎缩,国家为防止房地产投资下滑,肯定会加快资产证券化进程。如果银行按揭信贷MBS化和房地产开发运营项目资产证券化同时释放,房企资产证券化运作会成为主流范式。

  第四,合并重组、股权兼并将成为行业“新常态”。一旦整个行业停止扩张,那么房企之间的合并重组和兼并收购将会常态化。2014年,整个房地产行业销售7.63万亿元,有近9万家房企,平均每家约0.8亿元销售规模。而百强房企销售额接近3万亿元,如果百强房企年均增长10%~20%,那么相当于每年平均会有3500~7000家平均水平的房企被挤出市场。换句话讲,白银时代,部分房企加速成长,更多房企会不断萎缩,将是“新常态”。如果规模萎缩,房企资金运营容易出现问题,在扩张无望下,会更多地选择卖项目和股权,乃至寻求被整体收购,让资本运作的房企凭借收购快速壮大。另外,发展定位和经营理念接近或互补的房企之间会主动选择股权合并以壮大自身。

  第五,白银时代,大盘开发将更加频繁。在新型城镇化大开发阶段,产业新城运营商是传统房企最好出路。产城运营对企业的规模运作能力更加苛刻。目前业内知名的专业产城运营商如华夏幸福、大连亿达、联东集团,每个项目少则一、二平方公里,多则几十平方公里,甚至上百平方公里,对应的住宅开发体量动辄几百万平方米。近年上述企业已开始全国化的高速扩张,将吸引更多传统领域的房企加入这一行列,会推动扩张体量提升一个数量级。

  在白银时代,房企在任何一个领域竞争,规模都至关重要。房企规模扩张会变得更加容易,同时变得可“预”,不可“求”——只有那些拥有技术成本优势、资本运作优势、产业服务配套优势的房企才能成为规模之王。

  淘宝与工商总局

  不妨联手打假  

  ■ 方兴东

  淘宝店小二叫板工商总局司长一事,瞬间成为网络热点。工商总局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司副司长杨洪丰1月27日回应质疑表示,本次抽查的数据并不是为了反映整个市场、网购领域的质量有多差,而仅仅是一个抽检结果,不能过度解读。这个事件的意义绝不在于简单地分出是非高下,而应拷问政府对于创业、创新的态度以及公共管理的水平。

  显然,当事者双方都很“任性”,也“蛮拼”的。工商总局的报告直指淘宝平台的整体模式和形象,针对性和打击力度都很具有杀伤力;而淘宝店小二直呼其名,针对司长个人,曝光于媒体聚光灯下,也明显有过激之处。

  为客观评价工商总局报告,互联网实验室咨询了数位资深专家,都认为工商总部报告的抽样方法存在问题。如果抽查只能使用特定的对象,则不是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的统计结果。而如果工商总局的目标是打击假货,那么工商总局也可与淘宝等平台联手合作,一同打击制假、造假、售假者。而如果是针对网络平台问责,应与执法部门根据相应的规章制度,公平合理推进。

  淘宝作为开放式的C2C平台,与一般可以集中控制的B2C平台不同,利弊并存。李克强总理最近一再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而淘宝作为中国最大的全民创业平台,其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不可替代。这样的平台应该是政府大力支持和力挺的!

  但是,假货问题也是固有的挑战,用户深受其害,也深恶痛绝。淘宝假货问题与其说是企业单方面的问题,实际上更是网络空间的公共管理问题。淘宝当然应该承担平台相应的责任,通过技术手段、大数据以及网民投诉等措施,与相关政府部门携手合作,最大程度降低假货问题。这应是企业、政府和社会共同的责任。工商总局作为电子商务最直接的管理部门,如果不与淘宝这个全国最大的主流电商平台良好沟通,深入交流,紧密合作,那么,如何能够真正有效打击假货,共同维护好网络经济秩序呢?对于互联网平台存在的问题,政府部门应具备建设性的态度,更需要在网络条件下新型公共管理的方式方法上与时俱进。

  希望双方能在这次“交火”后迅速回归理性。交恶不是办法,合作才是正道。各方应该跳出“小我”,站到更高的高度重新思考这个事件。媒体们也切莫急于煽风点火。  

  地方发展

  要跟上新常态节奏  

  ■ 任民

  近期,各地进入“两会时间”,这也是观察中国地方治理的“窗口时间”。

  推开会场之窗,一股新风扑面来。会风简朴、报告简洁、充满特色,而最引人注目的变化,莫过于经济类的数据指标:河北从去年的8%降到7%,青海三江源坚持不考核这一指标,上海干脆彻底取消,而陕西仍要冲上两位数……地方两会释放的这些信号表明:各地正在因地制宜,理解、适应、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总的来看,与全国GDP从高速向中高速的回落相匹配,各地指标或多或少在调控。一个可计算的事实,就是中国GDP总量已经今非昔比,63.6万亿元的体量,哪怕只有7%—8%的增速,实际增幅都不得了,所带动的企业效益、就业人口都是天文数字。放到各个省来看,也同样如此,民生、基建所需的财税收入,都会有保障。因此,着实没必要过分纠结快慢,在一定速度基础上,侧重关注结构与质量,幸福与平安,才是理性之选。

  由是,我们在各地两会的报告里,读到了更丰富的内容。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万亿元之后,浙江继续强调“保绿水青山”;首都北京,发展的首要问题直指人口;而在宁夏和重庆等地,“法治”成为提案的关键词,公众参与、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审判公开、防止权力滥用,中央顶层设计逐步落地延伸。最为共通之处,当是全面深化改革,比如大多数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聚焦了国企改革,表明“混改”进入深化阶段。各个领域的改革都在摁下“快进键”,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转身,凝聚在报告的字里行间。

  然而,步入新常态,不等于不要增长了;清醒对待GDP,不等于不要GDP了。各地的发展情况千差万别,上海可以不再关注GDP指标,可中部地区的太原,增速回落的成绩单,仍然令市长羞愧。事实上,幅员辽阔的国土上,有的东部沿海城市迈入发达行列,有的中西部地区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点,比如内蒙古的“扶贫脱困”,仅去年一年就需投入100多亿元。可见,治大国不能一刀切,只可分类烹小鲜,速度该涨的还得涨。

  其实,从中央到地方,降下来的GDP增速,本质上属于一种预期性约束。7%也好,8%也罢,只是底线要求,只为减少“锦标赛式”的金牌压力。如同真正的优等生从不是家长们逼出来的,好马会“无须扬鞭自奋蹄”,好的增长潜力也不是硬压出来的。把担子放下,集中精力改善发展软环境,简政放权,为企业自主壮大提供公平竞技的舞台,效果将更好,反过来还会“逆袭”,带来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惊喜。这一点,千金不换。

  数字减负的背后,是政绩观的矫正。以往,为了追求漂亮的工作报告,一些地方热衷于互相攀比、寅吃卯粮,土地财政、融资平台搞得不亦乐乎,结果严重伤害长期发展的内力。欲取之,必先予之,把GDP这根紧绷的弦松下来,目的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言,是为“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当省、市、县各级治理者的目光,从单一的增长率转向综合的新常态,中国经济必将绽放新的生机与活力,不啻一场“二次革命”。

  简约,但不简单;说到,更要做到。法治中国,法定责任必须为。速度、结构、质量,两会上的各项指标,都是各级政府向代表、委员作出的庄严承诺,具有法定效力,当尽全力兑现。有严肃的落实,有严苛的问责,地方两会的阵阵新风,定将为“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开局,吹来更好新气象。  

  野蛮生长的电商业

  须刮骨疗毒  

  ■ 王敏 潘晔 冯璐

  经过十几年发展,我国电商业迅速繁荣,电子商务交易额逐年上升。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一些深层次问题。记者经过调研感受到,野蛮生长的电商业不应继续无序生长,规范发展是当务之急,前期积累的问题亟须“刮骨疗毒”。

  应该承认,我国电商业发展的前期,几乎没有或很少遇到外部束缚,使电商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生机勃勃。经历自由成长之后,人们却发现,电商业跑马圈地时的很多规则和做法,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既无益自身发展,也给市场管理带来诸多挑战。

  近年来,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开始集中显示:行业恶性竞争频出,企业深陷车轮混战,不堪重负;低价促销成为常态,虽不断吸引消费者眼球,但使厂商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众多电商发迹于互联网,却受害于互联网上假货泛滥;电商的税务问题也屡遭质疑……电商积累的问题已经到了一定程度,渴望规范化发展,成为行业内外强烈共识。

  电商所面临的问题,既是线下问题的集中反映,又具有互联网时代的特性。作为新兴的正在发展的商业模式,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虽然看不见的手在维护着市场运行,但政府职能部门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及时伸出“另一只手”等,成了新的课题。

  互联网时代面对市场无力调节的新问题、新现象,政府部门不能无所作为,也不能乱作为。新的课题要求加强研判分析,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第三方监督平台建设,打造社会诚信体系。最重要的是,要适应互联网发展规律,用全新的思维、技术手段,在顶层设计上做好配套和服务,规范电商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