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宋延涛
结缘著名书画家李天翼是记者几年前在南京夫子庙的一次偶遇。当时李天翼正在南京夫子庙举办画展,这位得白石先生真传的书画家其中的一幅《虾趣》的作品让记者留连。生性豪爽的李天翼以友情价格赠与了记者。就这样,与李天翼有了一面之缘。
而后的几年间,记者一直关注着李天翼的书画,而其赠送的《虾趣》也一直珍藏在记者的书房。作为衣钵白石先生真传的李天翼一直深深地印在了记者的脑海中。也一直在感受和追随着李天翼的书画而走进了李天翼的书画世界,也有了这次近距离触摸李天翼的机缘,也有了这次与李天翼书画的这次邂逅。
触摸李天翼,我们能够感受到在他身上的那份执着和洒脱。当记者的电话打通李天翼的电话时,那份爽朗虽然几年不见但是仿佛就在眼前。触摸李天翼,我们就是在触摸当代中国当代花鸟画的水墨世界。李天翼的中国花鸟画有着其独特的韵味。作为传统的视觉表现形式中国花鸟画,李天翼的作品中有着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它常被李天翼用来借物寄情,抒发个性。李天翼的艺术触角首先伸向现实生活和周围自然世界,在亲近自然,走近自然中,向自然界多姿多彩的景象获取创作灵感,并从中提炼符号、意象和笔墨语言,同时恰当地实施肌理的制作手段,以丰富自己的艺术形式,提升自己的文化境界和艺术水准,从而形成他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触摸李天翼,我们发现在李天翼的书画世界中他画作中的虾和梅兰竹菊别有特色,品读李天翼的作品,扑面而来的感觉是鲜活、清新和自然的生命力。李天翼作品最大艺术特征是章法简洁明快,气韵生动,笔简意宏。他的每幅作品都很精美,从造型的概括取舍,到用线用色都十分讲究,但是却不拘谨。他笔下的虾,得白石老人真传,其形体丰秀大方,线条遒劲圆润,既放得开,又收得住,墨色统一协调又有统一中的细微变化。他的梅、兰、竹、菊、荷花等,在突出画面主体时,注意到主体和环境的联系,照顾到借物言情,努力把对象表现得有活力,有诗情画意。让人在品赏他的作品中营造许多画外的遐想,产生余韵无穷的感觉。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画家高雅的情趣,看到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力。
触摸李天翼,我们总能在他的画作中感受到他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他精神世界中的那份淡然。古人云,画不难为繁,难于用简,减之力更大于繁,非以境简,简以笔,所谓弄一车兵器不如寸铁杀人也。李天翼的作品,物象多的画面,密而通灵;物象少的画面,少而不空,空白处皆成意境。观其作画,李天翼创作重在表现自己的情思,重在立意,而不在于手法上的标新立异,只要立意确定后,为了突出主题,表现作品意境,李天翼常常采取很多不同技法。因为他强调创作言情,注重表现思想境界,并且以笔为骨,线为形,墨为质,意为魂,努力营造出万千气象,无穷意趣,所以李天翼的作品自然地渗透了自己的个性,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
触摸李天翼,我们知道书画同源,李天翼书画皆精,李天翼最大的特点是多以书法入画,极大提升了作品品位。清人唐岱评画曰:“胸中具有上下千古之思,腕下具有纵横万里之势。”说明无论绘画还是书法,必须具有深厚的学识和艺术修养。李天翼自幼受名家熏陶,七十年代师从刘海粟,后承林散之、朱屺瞻等名家。他吸取百家之长,融会贯通,毕其精力追求心灵的净化和升华的品性修养过程,最终使他的笔墨语言较好地完成了传统图式的现代转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符合现代审美情趣的笔墨语言符号。
李天翼介绍
李天翼,字鲲化,号馥春。1959年出生,江苏连云港人,1991年毕业于北京干部管理学校,后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中国书画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百杰书画家,中国签名设计艺术家协会理事,北京成名翰墨书画院特聘国画师、签约书法家,北京盛世轩特聘画家、签约书法家,林散之纪念馆、求雨山书画院画家,南京静海画院理事,香港东方书画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装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