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02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频响退堂鼓 股东精准减持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王雪青 报道

  

  在重组股备受市场追捧之时,以承诺高业绩来换取高估值已是惯常操作手法;而当市场对重组股的热度降温后,跌落承诺陷阱的案例也与日俱增之时,部分正在筹划重组的上市公司已经打起了退堂鼓。宜华木业就是最新案例,公司1月27日宣布,预计并购标的恒安兴在2014年度的实际盈利情况达不到原业绩承诺利润的75%,其未来经营业绩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故决定终止重组。

  计划赶不上“变化”

  按照宜华木业2014年10月15日发布的重组预案,公司拟以“定增+现金”的方式作价5.7亿元收购高端酒店软装商恒安兴100%股权,以收益法评估的预估增值率为212%;同时,公司拟向控股股东定增募资1.9亿元用于支付部分现金对价。交易对方承诺,恒安兴在2014至2016年实现的扣非净利润将分别不低于5050万元、6565万元、8535万元。从过往业绩来看,恒安兴2012年、2013年,以及2014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206万元、3346万元、2013万元。

  虽然该重组计划并未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仍为宜华木业“贡献”了一个涨停板,此后股价还曾继续攀升。不过,该重组在方案公布后三个月宣布取消。1月27日,宜华木业公告披露,于1月12日接到恒安兴实际控制人及大股东陈森豪提出终止重组动议的函件,理由是“因市场环境变化,高端酒店用品行业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景气度下降,而恒安兴目前主要客户为高端酒店用户,经营业绩受到较大影响。根据目前的初步测算,预计2014年度恒安兴的实际盈利情况达不到原业绩承诺利润的75%。”解除重组协议后,交易双方互不承担违约责任。

  盲目追热点埋隐患

  事实上,宜华木业并非第一个因酒店行业不景气导致重组终止的上市公司。此前,万鸿集团曾于2014年12月11日宣布终止收购佛山宾馆,公告称“由于宏观经济波动以及国家相关政策对于佛山宾馆的餐饮、食品、住宿等核心业务的影响在2014年下半年进一步显现;加之佛山宾馆在2013年6月收购百辉食品后,投入资金对百辉食品进行了改扩建和扩产,而百辉食品的效益未能在短期内充分体现。经审计机构预审,佛山宾馆的盈利状况未达预期,且未来盈利能力存在一定不确定性。”而据此前发布的重组预案,佛山宾馆的预估增值率高达429%,且当时尚未给出盈利预测。

  除酒店行业,影视传媒及手游领域的并购也出现了因实际业绩不及承诺而提前“喊停”的现象。例如:苏宁环球终止收购上海泓霆影业有限公司,天润控股终止收购旭游网络等。其中,为收购旭游网络,天润控股给出了6.1亿元的价格,对应地,旭游网络原股东给出的业绩承诺为2014年至2016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000万元、5000万元、6250万元。虽然按照2014年的盈利预测计算,本次并购市盈率为15.25倍,并不算高,但从过往业绩来看,旭游网络2012年、2013年、2014年前三个月的净利润仅分别为375万元、1829万元、683万元。相比之下,业绩承诺显得颇为大胆,这也为日后重组失败埋下了隐患。2014年12月,天润控股宣布:因旭游网络的两款手游产品未按时上线,考虑到旭游网络所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以及其手游产品是否能成功上线尚不确定等因素影响,原预估值可能会发生较大调整。但交易双方最终对估值调整、成交价格调整的事项未谈拢,导致重组失败。

  频现股东“精准”减持

  有投行人士分析称:“在资产证券化时,业绩承诺与资产估值密切相关,未来的业绩承诺越大,以收益法计算的企业估值也就水涨船高。有些过往业绩并不出众的公司,往往通过这种办法做大资产估值。但是业绩承诺终究是要兑现的,同时市场风格也在转换,重组双方可能会在考虑标的资产的并购前景后终止重组,毕竟长痛不如短痛。”

  不过,也有PE人士对记者直言:“有些公司根本不在乎并购成败,通常什么热买什么,把估值吹高、盈利预测编得很漂亮,实际就是为了做股价,然后让大股东或者重要股东减持套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