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24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推进内贸流通创新发展 四川打造全国领先电商平台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董焦

  1月16日,记者自四川省政府网站获悉,省政府办公厅于近日印发了《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简称《意见》),部署在全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形势下,促进全省内贸流通健康发展,引导生产、扩大消费、吸纳就业、改善民生。《意见》从五个方面明确了十六项政策措施。

  实施“全企入网工程”

  在推进内贸流通创新发展方面,一是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意见》要求四川加快建立规范发展的电子商务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省级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及流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全国领先的本土电子商务平台。实施“全企入网工程”,支持电子商务向农村延伸,推动居民服务、休闲娱乐、旅游、金融等领域电子商务的应用。

  二是加快建设物流配送体系,逐步建立城乡一体、集聚发展、运转高效的物流配送网络。建设四川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支持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向社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加快推进成都开展全国商贸物流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同时建设具有集中采购和跨区域配送能力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逐步推行城市配送车辆统一标识管理,允许符合标准的非机动快递车辆从事社区配送。

  三是大力推进连锁经营发展,加快连锁经营企业信息化建设,支持连锁经营企业跨地区开设连锁店、建设配送中心,引导大型连锁经营企业从成都等中心城市向二、三级城市、人口大县、重点商贸镇延伸。推进连锁经营企业拓展社区、农村、高校、机场等经营领域,拓展代收费、代售票、代收货、便民餐、充值、还款等便民服务功能。

  构建绿色循环服务体系

  在完善现代流通体系方面,一是要健全现代商品市场体系。将以流通节点城市为重点,促进一批消费品、农产品、生产资料大型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制订全省公益性批发市场发展规划,统筹公益性市场建设,加快建设公益性农贸市场和社区菜市场。支持流通企业和供销合作社、农民合作社等经济实体及各类经纪人、个体经营者发展壮大。落实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政策。对纳入政府鼓励的流通设施目录的项目用地予以支持。

  二是完善居民生活服务体系。支持餐饮业发展连锁经营、网络营销,创新管理方式和经营模式,推动具备条件的川菜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成都全力开展国家优化环境促进餐饮业转型发展试点工作。健全家政服务体系,着力培育一批管理规范、信誉良好、服务全面、竞争力强的家政服务龙头企业。引导菜市场、便利店、快餐店、美容美发、洗染、沐浴、织补、维修、养老、再生资源回收等贴近居民生活的服务网点进入社区,探索建设城市社区便民生活综合服务中心,并逐步向农村地区推广。落实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比例不低于10%的政策。

  三是构建绿色循环服务体系,加快成都、内江、绵阳、达州、资阳、眉山、南充等地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区域性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建设,规范建设城市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分拣中心和回收市场。持续推动我省纳入商务部流通领域节能环保“百城千店”示范工程企业、四川省“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企业搞好示范试点工作。大力发展品牌二手车经营,支持二手车交易市场升级改造,加速淘汰老旧汽车、黄标车,促进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体系建设。鼓励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扩大节能产品销售,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塑料袋,遏制商品过度包装。推动旧货市场和二手设备、二手电子产品等交易市场发展。

  深化流通领域改革

  在流通领域改革开放方面,一是积极培育大型流通企业,实施自有品牌战略,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内贸流通企业和集团。以重大项目建设为载体,促进内贸流通业集聚集约发展。

  二是扶持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组织编制全省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专项规划,重点解决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在资金、市场、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困难,改善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生产发展环境。落实各项已明确的对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财政支持、费用降低政策以及国家出台的税收减免政策,支持银行、担保、保险、典当、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融资机构创新融资产品。

  三是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构建内外贸联动新机制,搭建内外贸协作平台,积极向商务部争取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鼓励大型批发市场开展国际商贸对接活动,拓展对外贸易功能;支持具备条件的内贸流通企业在境外建立营销、物流、售后服务等网络;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培育一批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企业。推进口岸贸易功能建设,拓展特殊监管区商品展示、销售功能,加快“进口食品交易中心”、“国际商贸展示中心”、“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肉类进口指定口岸”等进口商品经营平台项目建设和营运,扩大进口商品销售规模。鼓励外贸企业开展国内贸易,促进“扩大进口”与“促进消费”联动发展。

  打通省内外消费市场

  在流通促进消费功能方面,一是要激活省内消费市场。推动全省内贸流通企业深入开展“惠民购物全川行动”。重点突出全省性重大活动,积极培育区域性展会,大力发展专业性强、办展档次高、辐射影响广的特色专业展会,繁荣活跃城乡消费品市场,促进全省消费稳定增长。

  二是要拓展省外市场销售渠道。深入开展“川货全国行”活动,扩大四川商品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组织企业参加全国品牌展会,通过展示展销、对接推介、交流合作、建立营销网络等形式,拓展市场,提高四川产品竞争力。

  三是要推进行业融合促进消费,大力推动内贸流通业与旅游、文化、健身、养老、医疗、体育、休闲、娱乐等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统筹协调政策措施,形成合力,共同构建消费促进长效机制,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部署,推进信息、绿色、住房、旅游休闲、教育、养老健康六大领域消费。

  减轻企业负担严打侵权假冒

  在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一是要减轻流通企业负担。进一步清理和调整内贸流通领域的行政审批、备案等事项,全面取消面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重点清理和减少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清理各类年审、年检和与之挂钩的培训、收费。规范对内贸流通企业的检查制度,坚决制止各类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以及增加企业不合理负担的行为。对取得健康证,连续在餐饮行业工作的员工,不再收取卫生知识培训费;餐饮企业员工的健康证可在省内跨区域使用,在省内流动的餐饮企业员工,一年内不重复体检。

  二是依法规范市场。研究制定我省具有地方特色的法规规章,完善多部门参与的监管执法协作机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规范化水平,畅通“12312”、“12315”、“12358”、“12366”、“12331”等举报投诉服务热线,规范举报投诉工作程序,有效维护市场秩序,净化消费环境。

  三是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持续开展重点商品、重点领域、重点环节专项整治行动,加快建立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加强对互联网搜索引擎的监测,依法整治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市场食品药品、农资、日用小商品等侵权假冒行为。构建省、市、县三级“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通过政府网站、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采取公告栏、新闻发布会、信息查询点等形式,依法公开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

  四是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利用全省社会信用信息统一平台系统和全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公开、发布和查询商贸流通企业信用信息记录。推动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事中事后监管等行政事项中使用企业信用报告和信用评级报告。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利用内贸信用保险扩大信用销售规模。推动商贸流通企业与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合作,开展各类信用消费业务。引导建立市场化综合信用评价机制,支持建立第三方专业信用评价机制。加强商贸流通信用文化建设,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诚信经营示范创建”等宣传推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