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贺申华:将阳澄湖大闸蟹“移居”华蓥山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贺申华首创华蓥黄金白大闸蟹养殖基地,所产“净湖”牌大闸蟹
走红市场并荣获西博会四川农博会“最受消费者欢迎产品”奖

  ■ 本报记者 王建蓉

  

  “没想到华蓥山还出产这么好的大闸蟹,个头和口味一点也不比阳澄湖地差!”9月8日,来自重庆市的批发商,早早来到阳和镇鸽笼山村黄金白大闸蟹养殖专业合作社,预定今年的大闸蟹。

  水产历来是广安华蓥市产业发展的“短板”,但是山区特殊的水资源,也可以孕育特别的水产品。近年来,该市积极扶持山区特色水产养殖,为发展特色水产养殖送政策、送技术,让特色水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2014年10月30日—11月3日,在成都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四川农业博览会上,面世方才两年的华蓥市黄金白大闸蟹养殖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净湖大闸蟹”,荣获“最受消费者欢迎产品”奖。

  小平故里,山川秀丽,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广安华蓥市高度重视本届农博会,以市委书记肖伟华为顾问、市长谭焰为团长的领导班子,组织了庞大的参展阵容。

  10月31日,广安市委书记侯晓春,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增斌等走进第十五届西博会四川农博会广安展馆,与广安参展商详细交谈,深入了解参展情况。他们在华蓥水产养殖展台前看到当地水产特色产品吸引众多消费者前来咨询、洽谈业务时非常高兴,鼓励参展商要差异化发展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切实把广安的特色水产养殖业做大做强,还特别叮嘱水产养殖带头人、华蓥市第一个养殖大闸蟹的贺申华总经理,要切实做大做强广安的这一新兴特色养殖业,使广安养殖的大闸蟹品质更优、味道更好,从而打响品牌,形成优势,让商家乐于购买、消费者更加喜欢,使广安的特色水产养殖业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秋风响,蟹脚痒,又到蟹肥膏黄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闸蟹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关注和喜爱。大闸蟹,又名河蟹、清水蟹、中华绒螯蟹,是中国久负盛名的美食水产,广泛分布于中国南北各地湖泊,尤以长江水系产量最大,品质最好,其蟹品上佳,口感极其鲜美。

  在人们的心目中,江浙一带的阳澄湖大闸蟹久负盛名,但四川却很少有人专门养殖,随着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大闸蟹的需求越来越旺。从中嗅到商机的贺申华,决定把在苏州打拼了20年的养殖事业搬回到同为长江水系且气候也差不多、水草相对丰美的家乡广安华蓥市,尝试进行大闸蟹养殖。

  贺申华原为华蓥市明月镇长田坎村村民,他在苏州、无锡从事大闸蟹养殖、销售及餐饮业近20年。近年来,主产自江苏阳澄湖大闸蟹走红全国,成为国人热捧的高档美食,贺申华也在思索如何将江苏阳澄湖大闸蟹“引进”到四川养殖。适逢几年前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加大了对太湖流域水资源的保护,他和许多同行不得不撤离苏州,另谋养殖基地。为了找到生态环境良好、水质好、水草丰盛等适合大闸蟹生长的地方,贺申华和一道创业的郑守安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经过漫长的寻找,两人终于找到三处适合大闸蟹生长又不会给当地水资源造成影响的基地。经过进一步考察后,贺申华最终选择将养殖基地建在华蓥市阳和镇鸽笼山村。

  2012年,贺申华和郑守安带着经商积累的资本和成熟的养殖技术、管理经验,在鸽笼山村承租了350多亩土地,建起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大闸蟹养殖基地,注册了“净湖”牌商标,并成立了拥有100余社员的华蓥市黄金白大闸蟹养殖专业合作社。

  经过仔细准备,一期投资220万元、240亩的黄金白大闸蟹养殖基地开工建设,苏州大闸蟹正式“迁居”华蓥山下。

  去年1月,华蓥黄金白大闸蟹合作社一共投放了22万只从苏州空运过来的蟹苗。在养殖大闸蟹的同时,贺申华等人又投资30余万元,购买了60万尾虾苗和1.4万尾鱼苗,和大闸蟹混养在一起,在吸收肥气的同时,还能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开养不久,华蓥遭遇了严重的干旱,贺申华和合作社社员们从早到晚战斗在抗旱一线,总算保住了这些珍贵的蟹苗。然而祸不单行,干旱过后,华蓥市又接连遭遇暴雨,一场大雨将养殖池的田坎冲毁,幸而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及时抢修了损毁的田坎。

  为了避免“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变异,贺申华非常重视养殖大闸蟹的天时地利环境。根据他的观察,水草丰美的广安华蓥市,同为长江流域的水系,并且气候也差不多,具备养殖大闸蟹的天然优势。他相信,只要按照大闸蟹的生长规律精心养殖,科学作业,就一定能够饲养出同样优质的大闸蟹。

  “大闸蟹娇贵得很,也特别烧钱。”贺申华向记者说,养殖基地建成后,他们还专门返回苏州,购买了当地才有的一露草,用于帮助大闸蟹更好地脱壳。为了使大闸蟹肉质鲜美,贺申华还要求不能喂饲料。根据多年的经验,他们选择了适合大闸蟹胃口的小麦、玉米,还从天池湖等渔场购买了大量田螺。其中仅每天投放的田螺,就达300余斤。

  历经几番坎坷,合作社的大闸蟹终于可以捕捞上市了。“这个时候开捕,刚好赶上国庆假期市场销售旺季。”贺申华很是欣慰。在开捕仪式上,从成都、重庆等地闻讯赶来的批发商围满了整个水池,在确认了大闸蟹的质量后,他们与贺申华签下了近3万斤的订购合同,并且还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

  “如果本地产的大闸蟹在品质上满足了我们的需求。那么,从降低物流成本,让利消费者的角度出发,选择本地产的大闸蟹也不失为一种双赢的办法。”广安一家大酒店总经理表示,在广安能购到质量上乘的大闸蟹,肯定愿意优先选择本地蟹,“因为从进货渠道上来说方便多了,节省了运输成本,还可以保证新鲜。”省内其他一些水产经销商也表示,如果品质能够得到保障,价格又有优势,当然更倾向于本地大闸蟹。

  当代广安正在现代化历程中迅速崛起。广安市委书记侯晓春介绍,广安已成功创建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四川省唯一的整体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试点市。广安有机、放心、安全的优质农产品驰名海外市场,已占广安农副产品销售额的15%以上。贺申华开创的华蓥市黄金白大闸蟹养殖基地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和精心养殖,虽今年又遭暴雨灾害,但继去年“一鸣惊人”后今年再度喜获丰收。所养殖的大闸蟹陆续上市,单只均重达2.5两以上,其品质获得了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好评。华蓥黄金白大闸蟹专业合作社的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万元,社员人均收入过万元,短短两年时间已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十五届西博会四川农博会上,华蓥黄金白大闸蟹初战告捷,一举获得“最受消费者欢迎产品”殊荣。有评论人士称,贺申华依托优势资源开创大闸蟹养殖特色产业新路子,定将在打造邓小平故里华蓥山优质农产品的集聚效应中成为新的亮点,既开辟大闸蟹养殖的新天地,为自己企业做强做大开创更加美好的前景,又有利于国计民生以满足社会民众日益提高的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