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炒信” “双十一”狂欢背后的暗流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网购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都会参考售卖店铺的信用评级。那些好评多、“星级”高的商家,无疑会聚集更高的人气,签下更多的订单。不过,你能得想到吗?有一些“好评成绩单”可能是被虚构的,甚至本身就是一桩买卖。

  家住杭州的网民小胡这几天很忙,他每天夜以继日地在网上点击购买大量的商品,给不同商家好评。不过,他所参与的每次网络消费都是虚构的,而且,他不用付钱,收到的邮包也都是空的——小胡是一名“炒信”职业买家,他的工作就是通过虚假的网络交易,让电商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信用等级。

  专门负责监控“炒信”行为的阿里巴巴集团安全部安全运营专员鲍骏介绍,通过虚假的交易信息,买卖者均获得了各自所需的利益:网店主可以随心所欲根据自身的需求发布虚假物品成交的信息从而提高相关物品的销售及店铺的信誉,达到扩大人气、快速叠加信誉积分,使自身产品被购买的概率增加。而职业“炒信”买家,每天只要动动鼠标购买物品,便可获得每笔几元甚至几十元的佣金费用。据统计,高峰时期,一位职业“炒信”买家每天至少可获1000元的佣金。

  “淘宝网建立之初即创建了一整套信用评价体系,以期建立一个以诚信为基础的网络电商模式,维护电子商务参与者的合法权益。”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余伟民说,“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不断有人利用网络虚假交易炒作信用,这对以诚信为基础的电子商务体系的破坏几乎是毁灭性的。”

  余伟民告诉记者:“仅2013年,淘宝网络安全部门查获虚假交易卖家就约有120万家,涉及交易约5亿笔,查获虚假交易买家账号有800万家,交易额超过100亿元。职业‘炒信’买家保守统计约数万人。而这仅仅是已发现的冰山一角。” (方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