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08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黄金三角联盟”筑农家乐生态绿“肾”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孔维

  

  继四川郫县、广元、阆中以及重庆市等多个地区建立了15个人工湿地试点成功后,10月30日,可口可乐中国携手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四川崇州市人民政府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崇州街子古镇古寺村正式启动了“乐在农家”人工湿地崇州项目。崇州市作为四川省的试点,将在农家乐密集区全面推行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技术。

  可口可乐大中华及韩国区执行副总裁鲁大卫称,“‘水’一直是可口可乐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公司计划到2020年,将用在生产产品上和生产过程中消耗的水,全部安全地返还给大自然。”而此次“乐在农家”人工湿地项目,也正是可口可乐中国水回馈活动项目之一。

  据了解,“乐在农家”人工湿地项目是借鉴了国外先进的经验,在结合中国本地地理、生物和气候条件基础,成功探索出的以人工湿地建设为核心的整套乡村地区面源污染的解决方案。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江湿地项目经理韦宝玉介绍称,“乐在农家”人工湿地不耗电、不耗能,能完全生态、环保地把农家乐的污水通过植物根茎吸收和砂石过滤等,转化为清水,实现净化效果,经济环保且无需二次投资。

  “乐在农家”人工湿地项目能成功试点并启动,鲁大卫坦言称,这并非公司一方力量能够完成,而是得益于可口可乐公司一直坚持的 “黄金三角”合作模式,即依托政府、社会组织,与企业一起才能将人工湿地项目顺利、高效地推进。

  面源污染亟待解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的多样化,目前我们面临的水污染挑战已不仅仅是工业污水排放造成的“点源污染”,还有生活污水带来的“面源污染”。

  “位于长江上游的四川省,是农家乐的发源地和集中地,其农家乐数量达到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韦宝玉介绍称,旺季一天一户农家乐可以接待400~1000人次的游客,而这超出大自然自净能力的生活污水被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江河中,“面源”污染问题也随之产生。

  休闲旅游和经济效益为一体的农家乐,在江河上游星罗密布,严重影响了当地和下游流域自然生态。

  “如果没有经过处理,家家户户排到河流里面,会造成水体富氧化,最后就是爆发蓝绿藻,水生生物下降。整个河流生态崩溃。”谈及农家乐污水处理问题,一直从事环保工作的韦宝玉显得有些担忧。

  “人工湿地”生态绿肾

  据了解,目前人工湿地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表流型和潜流型。表流型,也即水流从地面流过,属于人工湿地的“初级”阶段。在人工湿地表流型实验地郫县安龙村农家乐主陈世斌家,笔者了解到,农家乐的污水通过化粪池排出后,经过一级级“梯田”式的过滤带,净化过滤后最终流入河中,而这一级级“梯田”是由不同的具有吸附能力的水生植物组成。

  据悉,可口可乐和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世界自然基金会自2007年开始合作,共同寻求面源污染的解决方案。如今,这一项目已在四川郫县、广元、阆中以及重庆市等多个地区建立了15个人工湿地试点,该项技术也日趋完善。

  鲁大卫称,“从2007年至今,可口可乐在中国水资源保护方面投资超过1000万美元,到2020年将超过2000万美元。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样一些非常贴近民生的项目,让我们共同的家园变得更美好。”

  据悉,日前可口可乐大中华区发布了2012-2013可持续发展报告,郑重承诺将于2020年前,安全地向大自然和社区等量返还在产品和生产过程中消耗的水资源。“乐在农家”人工湿地项目,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金三角联盟”

  在推进“乐在农家”人工湿地项目过程中,可口可乐公司始终把“黄金三角”合作模式作为发展的基本理念。

  鲁大卫认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在推进各类项目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黄金三角”合作模式是可口可乐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在任何国家和地区都带来很大的效果,在中国则更加明显。

  对此,他特别提出政府在“黄金三角”合作模式中的重要地位,“中国政府在中国社会、经济、农村发展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所以我们在中国要开展推广好一个好的项目,一定要了解政府的方针政策,同时希望得到政府部门给予指导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