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特约记者 方令航 金华报道
婚丧嫁娶历来都是放在一块说的,现在人们对于结婚的习俗礼仪讲究甚多,婚礼司仪也成了近几年炙手可热的职业,但殡葬司仪却是少之又少,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即便去做最苦最累的工作也不会从事殡葬行业。浙江省金华市第一家民营殡葬礼仪服务机构安亲堂日前开业,专业殡葬(礼仪)服务逐渐走进大众生活。这里聘请了一对90后的大学生夫妻,千里迢迢从四川赶到金华,他们的工作包括了殡葬入殓、化妆、礼仪等一条龙服务。
家有白事蕴含商机
吕女士是金华市区一家医院的护士,工作环境让她对死亡并不陌生。可当她的母亲离开人世的时候,她还是感到了无助和迷茫。“人在悲痛的时候,往往很难集中精力,这个时候特别需要有人来帮忙。”获知市区有殡葬礼仪机构后,她将相关的殡葬事宜交由安亲堂来处理。在吕母追悼会现场,身穿蓝色工装的安亲堂工作人员指导事主将逝者的遗像、灵位牌等放到指定的位置。一切准备就绪后,工作人员将一篮黄菊连同殡仪馆提供的白花放在了门口,一一发放给前来悼念的人。哀乐响起现场一片悲痛,默哀、致悼词、向逝者告别等环节紧凑有序地进行。开完追悼会,工作人员一边安排众人到预定的酒店用餐,一边引领死者亲属办理相关手续等。
殡葬礼仪师作为新兴的行业是刚开始在金华出现的,很多家属想让逝者体面地走完最后一程,却不知道如何操办,专业殡仪服务机构的诞生给他们提供了帮助和服务。家属们伤心之余,不必再为繁琐的后事操心,专业的机构人员将为其代办仪式和各类证件,并协助家属办理火化事宜等。接受殡仪服务的家属,大多是因为不懂风俗不懂操办,觉得交给专业工作人员来办比较省心。而能够接受殡仪服务的家庭,大多经济条件都是允许的。
安亲堂聘请的管理者和礼仪师大多高校毕业,安亲堂负责人金智曾经去过不少发达城市考察,发现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但他们对待这种生离死别的礼仪却知之甚少,他认准这是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别说年轻人,就是很多中年人都不知道该如何操办后事,需要人进行指导。”不管是殡葬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还是城市家庭的亲戚朋友,对于如何操办亲属后事,几乎一致认为这是一个难题。
大学里学的就是殡仪专业
殡仪馆因为和死亡息息相关,在常人理解里显得有些冰冷。因为职业的特殊性,殡仪行业的员工需要每天面对死亡,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内外精神压力,所以大家印象中的殡葬业一线员工,总是稍有些年纪的。一走近市区迪耳路的安亲堂殡仪服务中心,记者远远就注意到这里的装修色调竟然是红黄两色,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黑与白。这里挑大梁的是一对90后小夫妻:毕业于重庆民政学院殡葬专业的王新路今年24岁,他告诉记者:“其实现代的丧葬文明就不该是那些黑与白的压抑和肃穆,故人已逝,亲友却还要微笑面对新的太阳,所以丧葬文化也要考虑生存者的心情与未来,而不能局限在怀念和痛苦之中。在东北、四川很多城市虽然经济不如浙江,但殡葬文化却已经改革,我们安亲堂就是要以尊重和爱,向永恒的生命致敬,它包括了逝者也包含了生者。”
如果说年轻的王新路选择这份工作,是因为之前就是学的殡葬专业,他的妻子邬小兰,却是因为爱情做起了这一行。邬小兰是四川大学法语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前认识了在殡仪馆工作的王新路,生性开朗的小兰没有对王新路的工作有偏见,反而爱屋及乌也在实习的时候进入了该行业。在他们看来,殡仪工作和其他工作相比没有什么特殊性。“外界可能会觉得殡仪行业蛮恐怖的,我在上学时脑子里对殡仪馆的想象也是如此。但认识王新路后发现,恐怖其实源自无知,真正身处其中会发现,根本没想的那么吓人。”走上工作岗位后,王新路主要做的是化妆师,同时也学习了殡葬业的社会化运作和管理,今年夏季他带着做殡葬礼仪师的妻子,来到金华安亲堂做起了“丧事高管”。金智说在传统的遗体处理基础上,他们开创出“礼体净身”、“遗体修复”等新项目,以满足丧属对遗体整容化妆的需要,同时努力将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融入到各项殡仪服务中去:“遗体修复和化妆不是技术的表现,而是对人的爱和关怀。把遗体修复完好,不仅使逝者走得有尊严,同时也能使家属得到心灵的安慰。”
做殡葬司仪压力大
在中国传统理念的影响下,很多人还是对殡葬行业有所偏见。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现在金华人的观念在渐渐开放,对殡葬司仪这个职业也能够接受,但如果是自己做殡葬司仪,情况就不同了。“如果让我做殡葬司仪,恐怕还是有些困难,我妈那关首先就通不过。”市民小王告诉记者,对于殡葬这个行业他有足够的尊重,但如果让他加入其中觉得还是有些困难。“首先家人肯定会反对,其次周围朋友的眼光我也受不了。”
对于殡葬司仪这个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金华鸣人网负责人表示,殡葬司仪短期内还是比较小众化的。目前人们在观念上就对殡葬行业不看重,从业人员也没有一个国家认可的职业标准,素质参差不齐,虽然社会需要这种职业,但没人愿意从事,尤其是高层次的人群。而且现在殡葬程序日益简化,如果从事殡葬司仪行业,要做一名合格的“丧事高管”就要做出新意,又要符合现在的发展趋势,需要一些高层次、有专业素养的人做出社会认可的标准。这方面金华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有像王新路夫妻这样的专业人才加入,显然是一个良好的起步。
新婚不久小夫妻俩就来到了金华,准备在这里寻找全新的事业空间。“在婚嫁问题上世人可能会对我们有偏见,于是我们‘肥水不流外人田’,只是来到金华发现这里的殡葬行业还正起步,与我们之前工作过的城市相比,社会化程度不高,所以现在还有些找不到感觉,说实话心里压力也很大。”王新路告诉记者,为走完生命最后一程的逝者送上最后的温暖和尊严,工作带给他的价值感远抵过这些。“面对亲人突然离世,家人们会特别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操办最后的流程。”这个时候就需要专业人员在边上安慰他们,帮他们拿主意,“当他们完全把我当做自己人,依赖着我,向我倾诉心声时,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再苦再累都值得。”
提倡殡葬文明新风
金华市区江北一位开寿衣店的张女士告诉记者,民间旧时办丧事有很多程序,现在实行火葬后,很多风俗已经简化了,但人们还是会有一些礼仪上的风俗要遵守。“有的人如果有特别要求,我们也会跟随整个丧事的过程,帮助死者的亲人指导各种礼仪,但我们没有专业人员,大多是朋友帮忙或是兼职,我们主要是销售有关成品赢利。”
现在殡葬用品市场比较混乱,如骨灰盒就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记者在安亲堂看到这里的骨灰盒共有90多种,全部按物价局规定明码标价,敞开展示。作为中国殡葬协会会员单位,安亲堂殡仪服务中心引进了王新路夫妻等一批专业人员开展社会化殡葬服务,并希望通过专业人才提升行业素质和管理、服务水平。记者连线中国殡葬协会了解到,目前我国没有专人把殡葬行业当作一门学科去研究。“现在结婚司仪这么多,但殡葬司仪基本上没有,其实殡葬礼仪也是一种传统文化,而且是高层次、全方位的文化。更需要一批思考型人才加入,他们有思想、有见地,能够为殡葬行业提供建设性发展,同时也能引起社会对殡葬文化的思考。”金华市民政部门非常赞成行业引进专业人员,将殡葬礼仪文化传承开去。
“传统的殡葬习俗有好多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形式了,现在我们提倡绿色环保,怎样从尊重逝者角度,送逝者最后一程。礼仪文化这一块我们在服务过程中都已经开展起来,从葬礼中能体会我们对逝者人性尊严的尊重。”小兰告诉记者如今在金华,她们夫妻俩都会毫不避讳地告诉别人自己的职业。因为觉得做这行很光荣也很重要,希望在这座城市不仅开创全新的事业空间,也能收获家庭的和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