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证券日报消息,“公司要做大做强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就需要资金的支持和企业知名度的提高,而上市的过程太复杂,等待的时间也较长,因此,挂牌新三板是公司的最佳选择了。目前材料已经递交上去了,就只等挂牌通知了。”这是乐山君和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乐军在听到四川省通过《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以后的心情,这家主营业务为生产专业设备为企业解决脱硫脱硝困惑、从事环保技术的研发的环保公司,2013年营业收入近4000万元,预计2014年就可以翻番。
如今的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就像一个“香饽饽”,人见人爱,且生命周期极长。在四川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四川省10大先导及优势产业中,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再次现身其中,而《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 (以下简称《方案》)更是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再次提升了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在四川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地位和作用。
前景明朗 川企蓄势待发
“省政府决定将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培育五大‘产业尖子’之一,对公司业务的开展肯定有正面影响,公司有专人与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对接。”已在创业板上市的依米康,其董秘周淑兰说,公司从事的就是节能产业,如公司与澳洲RFT联合开发的高压直流电源 (HVDC)产品已于近日获得泰尔认证,目前相关市场推广工作正在按计划开展。事实上,该公司上市后,围绕节能环保装备产业进行了一系列的资本运作,继收购了深圳龙控、澳大利亚RFT公司股权后,前不久,公司发布定增方案拟收购常州亿金环保53%股权,亿金环保主营业务为烟气排放治理方案、烟气处理设备系统集成和工程总承包服务。
川润股份有关人士说,今年上半年,虽然公司新增订单总量同比有所下降,但其中的风电产品新增订单同比却增长了1倍多,公司已明确其战略定位于“致力于成为领先的能源装备及服务提供商”,包括节能环保、高端能源装备制造及服务业务等。
创投基金也看好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业的投资前景。自贡市国有资产经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上海义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共同设立了四川自贡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创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基金规模设定为7亿元,首期向投资人定向募集不低于人民币4亿元,其中自贡市政府出资1000万元。基金主要投资于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拟上市企业,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企业孵化;基金原则上投资于四川省境内的金额不低于基金总规模的60%,在自贡的投资比例不低于基金总规模的40%。
记者同时从四川省发改委获悉,今年8月25日,在国家发改委下达的2014年第六批节能重点工程、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重大示范项目及重点工业污染治理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中,自贡市华西能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低排放余热高效节能锅炉产业化项目”获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1000万元,该项目是四川省唯一一个申报成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项目。
巨头发力 全省各地项目群起
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引来了行业巨头的发力。中节能集团计划投资72亿元打造的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园项目,目前正在成都(金堂)节能环保产业基地稳步推进。按照规划进度,项目有望10月前后启动场平、年底前开工建设,预计2015年部分投产,达产后综合产值将突破300亿元。
相关资料显示,中节能集团是唯一一家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为主业的央企,是目前节能环保领域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最具竞争力的科技型服务型产业集团。它的入驻将推动金堂发展环保节能产业的发展。
在地处金堂的成都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内,进入的节能环保装备企业堪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嫌2000平方米的老厂区太小而迁至基地内的,占地面积近5万平方米的成都美富特膜科技有限公司,其自主研发的“高难度废水处理膜”项目去年销售6000多万元,今年上半年拿下1.2亿元订单,现在需要加班加点的生产;四川先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两条民用监测净化一体机生产线已投入试生产,其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意向订单已有上亿元。
专家支招 需要引入更多龙头
根据《方案》,作为四川五大“产业尖子”之一的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已成立了由省领导任组长的产业发展推进小组,主要负责研究制定相关产业发展的规划、年度计划及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产业发展路线图;研究审议相关产业重大项目引进和建设、重大专项资金安排、重大创新活动支持和创新成果转化等。从成员构成上看,除了相关政府部门外,还引入地方和产学研单位,以期上下联动、产学研结合、政企对接。
面对节能环保装备产业的发展新趋势,川内企业该怎么做?四川联合环保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马立安说,提升技术水平,提升竞争力是第一要务。川内节能环保装备行业,外界知道最多的就是节能环保锅炉、污水处理设备,其他产品缺乏“话语权”。掌握高精尖技术的龙头企业少,影响了四川节能环保装备行业的发展速度。四川需要引入更多龙头企业,加大研发提升技术水准,推动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节能环保装备企业还要提前介入,过去,是先发展再治污,但今后是将发展与治污、防污相结合。”马立安说,比如在医药企业废水处理方面,在合作前,环保装备企业就需要研究产业政策,对药企的需求有深刻把握。
马立安同时指出,在提升技术水准方面,需要“产学研”融合,各方要细化责任,企业该出什么资源,高校和研发机构需要提供什么样的技术成果,何时达到什么效果等,各方都要有约定,坚决不走过场。
不过,另有业内人士表示,一些川企可能会看到节能环保装备产业这块“蛋糕”,但不一定能够吃到“蛋糕”。以垃圾发电设备为例,资金投入大,对设备技术要求高,川内除了东方锅炉、华西能源、晨光化工院等具备领先技术外,多数企业技术老旧,可能没有机会参与。
对话
节能环保装备产业
空间巨大,如何提速?
嘉宾
陈耀华 中节能工业节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马立安 四川联合环保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毕 剑 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
王智微 西安热工研究院研究员
记者:节能环保装备产业目前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陈耀华:节能环保装备产业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期。以垃圾发电设备为例,以填埋方式处理垃圾越来越受到限制,焚烧发电绝对是大方向。但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川企可能会看到“蛋糕”吃不成“蛋糕”。垃圾焚烧发电投入高,对设备技术要求高,川内除了东方锅炉、华西能源、晨光化工院等具备领先技术外,多数企业技术老旧,可能没有机会参与。
王智微:节能环保装备产业目前正经历深刻转型。川内一些厂商正从单纯设备制造商转型为系统方案解决商,这要求相关的企业具备足够的资金实力,比如环保BOT项目可能需要企业投入好几亿。另外,企业在增加赢利点的同时,对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要求提升。
记者:面对行业新趋势,川内企业该怎么做?
陈耀华:提升技术水平,提升竞争力是第一要务。川内节能环保装备行业,外界知道最多的就是节能环保锅炉、污水处理设备,其他产品缺乏“话语权”。掌握高精尖技术的龙头企业少,影响了四川节能环保装备行业的发展速度。四川需要引入更多龙头企业,加大研发提升技术水准,推动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马立安: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也要有更灵活的策略。比如在医药企业废水处理方面,在合作前,环保装备企业就需要研究产业政策,对药企的需求有深刻把握。环保节能装备不是给客户简单做加法,而是对生产流程的重塑,产品个性化程度高。另外,节能环保装备企业要同时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为发展寻找更广阔空间。
记者:在提升技术水准方面,如何进行“产学研”融合?
马立安:“产学研”融合要见效,各方就一定要细化责任,企业该出什么资源,研发何时达到什么效果都要有约定,坚决不走过场。我所在的公司从德国引入高难度废水处理膜技术,具体到不同行业的运用要进行再研发,这个环节我们将与高校积极合作。比如刚和四川师范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页岩气开采废水处理领域合作。
毕剑:高校有不少为实验而实验的项目,与产业结合不紧密。节能环保领域的研发,实用性强,必须与企业深度合作。与企业合作,高校能引入企业的资源,同时引入推动研发的市场动力,促成研究多出实用成果。我们学院正计划成立对外合作办公室,加强与企业的专业对接。
王智微:因为长期面向市场需求,部分企业的研发能力甚至高于某些高校专业实验室,企业还可立足长远,在与高校的合作中提升高校的研发能力,也为自己培养人才资源。期待政府多搭平台,促成产学研融合。
(李龙俊)
采购
采购节能环保产品 金堂可实现“一站式购买”
目前,成都市新兴节能环保产业正迅速发展。位于金堂的成都节能环保产品展销中心更是实现了节能环保产品的“一站式购买”。在今年,成都市也将着力形成“成华总部+金堂制造”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格局,从而进一步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区域联动合作发展。
告别以前的“碎片式”采购
成都节能环保产品展销中心位于金堂淮口镇广东路,金堂工业区与成阿工业园区交会处。中心是由金堂县政府投资打造的节能环保公共服务平台,由金堂工业集中发展区管委会负责运营管理,旨在打造“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节能环保产业服务平台。据了解,首期已有220余家国内外知名的节能环保企业及金堂的本土企业设展。采购节能环保产品,在金堂实现“一站式购买”。同时,金堂还以中心为基础,举行了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既能让碎片式的采购变得简单,同时也实现在家门口办展会的资源整合效应。”金堂工业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称。
根据成都市节能环保等产业的总体规划,为共同加快推动成华区、金堂县两地总部经济、节能环保产业等联动发展,立足两地区位特点和产业基础,充分发挥成华总部经济,金堂生产制造优势,成都将深化“成都总部——周边制造”联动发展模式研究,加大政策支持和协调力度,引进和培育节能环保总部企业,提升总部经济能级。
加快推进龙潭总部经济城与成都市工业战略前沿区合作进程,通过政策扶持和机制保障,共同推进成华区、金堂县两地总部经济、节能环保产业联动发展,鼓励金堂节能环保制造企业在龙潭设立综合管理、系统集成、研发设计等领域区域总部。鼓励两地充分利用各自优势,探索联合建立招商引资合作平台、建立信息与资源共享平台、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建立互惠互利机制,保障区域合作开展。
成华“一核两区”产业布局
下一步,成华区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将以中节能集团为核心,加快形成“一核两区”的产业发展布局,即节能环保产业集聚核、节能环保产业生活配套区和节能环保产业商务配套区,年内争取启动中节能环保产业孵化园的建设,同时积极引进和培育5-10家节能环保总部企业,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的集群式发展。
金堂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基地产业规划则将重点发展“三大产业”。一是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和产品生产。建设10平方公里的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园,重点发展高效节能电机、新型绿色节能建材、绿色照明产品、LED产品等。其次是资源循环利用,建设5平方公里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重点发展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废金属、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废塑料等再生资源利用。三是现代节能环保服务业。以中节能集团节能环保产业城为核心,建设5平方公里的成都现代节能环保服务业集聚园,重点发展节能环保产品交易展示、信息交流、科技转化等,建成西部最具影响力的节能环保交易展示中心。同时,建设5平方公里的成都现代节能环保产业物流园,建成西部最大的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仓储物流集散地。(罗斯)
本土
抢节能环保万亿蛋糕 成都打造千亿基地
作为成都市锦江区创意产业商务区管委会新兴产业推进办负责人,吴家辉感受到节能环保产业“猛烈攻势”的,除了企业的投资步伐,还有上半年的数据报盘:今年1-6月,成都节能环保产业150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位列成都新兴产业第二。面对正在形成的万亿蛋糕,成都已经做好了“分羹”的准备。
政策扶持市场发展空间大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提出,“十二五”期间国内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需达到15%以上,力争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值达到4.5万亿元的规模。一个巨大的节能环保市场正待挖掘,各地纷纷“落子”节能环保产业。
《成都工业“1313”发展战略(2014-2017年)实施计划》显示,成都要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设备制造、节能环保产品制造、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和服务等领域,依托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加快节能环保产业交易市场和节能环保高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推进新装备、新技术和新产品应用,推动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力争将成都节能环保产业基地打造成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专家普遍认为,和一般产业不同,节能环保产业,特别是发展初期需要依赖政府的持续投入来引导行业的发展。这正是成都发展该产业的着力点之一。
成立财政专项资金、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格局……成都已出台了不少释放市场空间、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让全国甚至全世界节能环保企业将目光投向成都。
企业集聚节能环保企业已超过500家
在2013中国成都节能环保产业博览会上,一个“大冰箱”引人注目。污水从一头泵入,另一头流出的清水可以直接拿来灌溉、绿化、洗车。带着核心技术,这个“大冰箱”在新津县花源镇成功试运行六年后,已经开始走向全国。“我们的技术优势在于,使用更低的投入成本和低运行成本,达到的效果会更好。”四川亚太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常枝信心十足。
目前,成都的节能环保企业已超过500家。不光有中节能集团这样的龙头企业,更多的是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快速成长型企业。
位于成都高新西区的新力光源公司,是另一个节能环保产业细分领域中的佼佼者。“只有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新力光源董事长张明介绍,去年公司通过稀土荧光粉有效解决了传统交流LED技术不可避免的“频闪”难题,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掌握通过稀土荧光粉生产低频闪交流LED产品的国家。“目前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已经占到了总额的10%,今年还会继续增加。”(蒋君芳 张明海)
【链接】
成都节能环保产业2014年上半年大事记
市本级环保审批建设项目62个,涉及总投资163.68亿元,环保投资3.47亿元;协助四川省环保厅审批建设项目50个,涉及总投资322.22亿元,环保投资3.93亿元;主动公开了项目验收环境信息58个,做到了项目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