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 川经热点

2014年09月20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2014成都企业100强发展报告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大企业大集团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象征,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成都市从2007年起实施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坚持以市场为向导,企业为主体,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引导优质资源向重点企业和优势企业聚集,旨在尽快形成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效益好,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竞争力,对成都市经济发展起到龙头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大集团。实践证明,这一战略决策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成都市近年来不断涌现出一批业绩突出,经济效益显著,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为了让全社会了解成都市大企业大集团的发展状况,成都企业联合会在成都市经信委、成都市国资委、成都市统计局、成都市商务局以及各区(市)县经信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已连续四年向全社会发布“成都企业100强” 排行榜。此次“2014成都企业100强”评选, 仍遵循企业自愿申报和行业推荐的原则,并确定了2013年营业收入13亿元以上为此次参评的入围门槛,评选出排名前100位企业,并授予“2014成都企业100强”称号。

  此发展报告着重对100强企业2013年度的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总额、纳税总额等八项指标进行一个简要分析,帮助社会各界加深对成都市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情况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为政府制定相关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一、2013年成都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回顾

  2013年,在客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成都市按照“稳中快进,领先发展”的总体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市工业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工业生产从总体运行情况看,成都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917.6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3.7、3.2个百分点;在全省市(州)中,成都市工业总量、增速排名均居第一,创下近10年最好成绩;在副省级城市中,成都市增速排名第二,继续保持领先水平;总量排名第七,工业运行全年总体平稳。成都市100强企业在2013年度的优异表现和贡献率,对此功不可没。

  (二)重点产业运行情况 。2013年,八大特色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518亿元,同比增长14.4%,占全市工业比重达86.3%。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24亿元,同比增长9.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1.7%。

  (三)区(市)县工业运行情况。 2013年,三个圈层工业发展各具特色,圈层间梯度发展格局进一步显现。一圈层提升发展成效显著,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77.8亿元,同比增长14.7%;二圈层主体地位依然是全市工业发展的主体。在龙泉驿区工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二圈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568.9亿元,同比增长13.2%,总量位居全市第一,占全市工业比重53.8%;三圈层发挥了对全市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快发展势头明显。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0.9亿元,同比增长14.2%,总量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16.1%。

  二、2014成都企业100强发展状况

  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增长

  2014成都企业100强8项主要经济指标中, 其中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总额、 所有者权益、 纳税总额、 研发费用、海外收入等7项指标均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实现营业收入99,967,346万元、净利润4,979,186万元、资产总额150,257,867万元、纳税总额6,822,17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5.20%、6.77%、15.60%、13.08%。其中,海外收入增幅最大,增幅了46.47%。见表1。

  三、2014成都企业100强企业分布特征

  (一)地域分布

  100强企业分布全市19个区(市)县。其中:一圈层中心城区(含高新区)69户,与去年相比增加了6户;二圈层近郊区(市)县21户,与去年相比增加1户;三圈层远郊区(市)县10户,与去年相比减少7户;区域分布不平衡的特征依然存在。仍保持了100强企业以“中心城区为圆点,依圈层梯次递减”的特征。见表2。

  (二)行业分布

  100强企业分属于电子电器、机械、商贸商务、建筑建材、石化、能源、房地产、食品、汽车、金融、信息传输等16个行业。见表3。

  (三) 所有制分布

  100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主导地位,入选企业为50户,占50%。近几年来,民营企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已占据了成都100强企业的“半壁江山”,并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国有控股企业以35户已退居次席,并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外资企业以15户,位列末席。

  四、 2014成都企业100强

  营业收入情况分析

  (一)营业收入逐年递增

  100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达到99,967,346万元。在成都市2011-2014连续评选100强企业的4年间,每年的营业收入总额逐年递增。2010年同比增长24.61%;2011年同比增长31.94%;2012年同比增长14.37%;2013年同比增长15.20%。

  (二)营业收入分段变化情况

  100强企业中的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的企业已达到24户,比去年增加了12户。在24户百亿企业中,超过700亿元的企业有2户,400-700亿元的企业有5户,200-400亿元企业6户,100-200亿元企业11户。这4年来,上100亿元的企业逐年递增,2010年仅6户。2011年8户。2012年12户。2013年翻了一番,达到了24户,净增加了12户。见表4。

  (三)营业收入前10名的企业

  100强企业营业收入前10名的企业,共完成营业收入47,285,807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0.86%,占100强总营业收入的47.30%。前10名企业除位列榜首的鸿富锦精密电子(成都)有限公司和新希望集团有所下降外,其余8户企业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一汽大众和一汽丰田发展良好,分别增长了101.74%和74.58%。见表5。

  (四)不同所有制的增幅情况

  100强企业的营业收入达99,967,346万元,其中:民营企业50户,营业收入达到46,168,49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03%。占比为46.18%,户均营业收入92.34亿元;国有企业35户,营业收入36,066,719万元,与去年同期增长10.71%,占比为36.08%,户均营业收入103.06亿元;而外资(独资)企业15户,营业收入达到17,733,131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0.21%。占比为17.74%,户均营业收入118.22亿元。见表6。

  (五)行业分布情况

  多数行业年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其中汽车、房地产、金融、电子电器、医药五大行业增长幅度名列前5名,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了80.46%、62.45%、33.33%、22.64%、20.22%;。涉及的16个行业中,其中14个行业实现了营业收入的增长,分别是建筑建材行业增长9.6%,冶金行业增长8.62%,信息传输业增长8.12%,机械行业增长7.94%,商贸商务行业6.72%,能源行业增长6.31%,交通运输行业增长4.92%,石化行业增长3.56%,食品行业增长3.39%等,仅轻工行业呈负增长。见表7。

  (六)地域营业收入分布情况分析

  100强企业分布在成都市19个区(市)县,其中营业收入上百亿的6个区(市)县分别是:高新区(24户)27,350,913万元,占比27.34%;青羊区(15户)18,750,266万元,占比18.76%;成华区(11户)13,432,369万元,占比13.45%;武侯区(8户)12,294,092万元,占比12.30%;龙泉驿区(8户)11,307,205万元,占比11.31%;青白江区(2户)1,146,208万元,占比1.15%。这6个区(市)县共占100强企业全部营业收入的84.52%。见表8。

  (七)内部差距仍然很大

  成都企业100强总体规模虽然在不断扩大,入围100强企业的规模差距仍然很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百强企业之间首尾之间差距大

  营业收入排名第一的鸿富锦精密电子(成都)有限公司为7,953,932万元,而排名最后一位的四川富林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仅为132,123万元,只占鸿富锦精密电子(成都)有限公司的1.66%。

  2、前10名与后10名企业的差距大

  前10名企业与后10名企业与去年相比差距缩小,但差距仍然很大。其中前10名企业总营业收入为47,285,807万元;后10名企业总营业收入为1,413,021万元。前10名占总营业收入的47.20%,后10名仅占总营业收入的1.41%。

  3、发展不均衡,增幅悬殊大

  营业收入增幅超过40%以上的企业为13户,增幅在20%-40%之间的企业有11户,增幅在20%以下的企业76户,其中:25户企业呈负增长。见表9。

  五、企业盈利能力情况分析

  (一)利润前10名的企业

  企业100强总计盈利4,979,186万元,与上年度相比增长了6.77%,发展趋势平稳。利润总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15户,增幅较大的企业有一汽大众、一汽丰田、戴尔(成都)有限公司、成都农商银行等4家企业。利润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共计实现利润3,444,864万元,同比增长20.91%,占100强企业全部利润总额的69.19%。见表10。

  (二)不同所有制利润情况

  100强企业实现利润4,979,186万元,其中:国有企业利润1,387,751万元,占总利润的27.87%,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7.24%,户均利润3.97亿元;而民营企业利润达到3,113,485万元,占总利润的62.53%,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3.72%,户均利润6.23亿元;外资(独资)企业实现利润477,951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8.9%。占总利润的9.60%,户均利润3.19亿元。见表11。

  (三)行业利润分布情况

  2013年保持利润增长15%以上的行业有汽车、金融、医药、建筑建材、信息传输等五大行业,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70.06%、23.45%、20.53%、19.1%、17.03%。下降的行业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见表12。

  (四) 利润地域分布情况

  从表2的区域分布中可以看出,在100强企业分布的19个区(市)县中,利润排列前5位的分别是:高新区1,428,975万元,占比28.70%;龙泉驿区1,266,691万元,占比25.44%;青羊区1,123,876万元,占比22.57%;武侯区745,032万元,占比14.96%;都江堰市340,569万元,占比6.84%;这5个区(市)县利润合计4,905,143万元,占比为98.51%。

  六、税收贡献情况分析

  (一)纳税总额前10名的企业

  企业100强纳税总额达6,822,170万元,较上年度增长13.08%。纳税超过10亿元以上的企业14户,其中一汽大众、蓝光实业集团、新希望集团和四川烟草等4家企业纳税总额分别增长了79.84%、49.60%、29.98%和28.84%。排名前10位的企业共完成税收4,797,074万元,占100强税收总额的70.32%。见表13。

  (二)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纳税情况

  三种所有制企业中纳税最多的是民营企业,占比为66.37%,增幅达19.24%,比平均增幅13.08%,高6.16个百分点;国有企业纳税占比为30.32%,增幅为3.35%;中外合资企业纳税下降3.68%,占比仅为3.31%。见表14。

  (三)行业纳税分布情况

  2013年100户企业完成税收6,822,170万元,与上年同期增长了13.08%。纳税额占比列前5位的行业分别是:食品占比36.09%;汽车占比18.29%;金融占比6.18%;建材占比5.24%;机械5.80%。见表15。

  七、海外收入情况

  100强企业的海外收入总额达到7,388,23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6.47%。其中海外收入上亿元的企业就有17户,其中上10亿元以上的企业9户。海外收入前10位企业总计达到717.78亿元,占总额的97.15%。戴尔(成都)有限公司的海外收入占整个公司销售收入的99.62%,产品全部销往国外。见表16。

  (据成都企业联合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