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勤
3.创意经济的动力源——创新文化
新经济的特征之一就是创意经济。根据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在产品、技术和服务上不断创新是现代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创新文化就要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要深刻理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的理念和“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游戏规则。从制定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产品与市场定位、年度营销计划、人力资源规划到具体实施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有创新意识,制定和选择多套应变方案。
21世纪是一个巨变的时代,全球化和信息化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它们是从空间上影响我们:全球化把世界各国联系在一起,压缩在一起,形成“地球村”。国与国之间、地区和地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距离缩短了,被压缩到了一起,相互影响,相互索求,相互满足,相互联系,共生共荣。一个是从时间上影响我们:信息化所造成的“数字鸿沟”,正以超常的速度拉大国家与国家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发展差距。
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的作用得到空前强化,其自身也升华成一种社会背景。创新变成了企业的生命源泉,创造性和灵活性成为最宝贵的资源。在剧烈变动的时代,成功者往往是那些不愿遵循传统游戏规则,敢于大胆创新,不畏风险的人。从这个意义上,回眸我们发展经济的历程,为什么我们在第二产业屡屡踏空?就因为我们惯于用工业文明,用过去的确定性来对付未来的不确定性。在信息文明中,“明天意味着重大事件”。未来似乎不可预测,是充满不确定性的,那么怎么让它确定呢?这就需要依靠经济活动主体本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活动。
正因如此,新经济时代的企业创新文化与传统企业文化强调创新有着差别很大的价值取向和具体内容。前者更加重视经济主体的独立性、个性和灵活性,提倡和保护具有个人冲动的“灵感”和独创性,鼓励不畏风险,激发创造热情,允许尝试失败,对人的尊重首先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的正当欲望,使其才能、智慧得以充分发挥;而对工业经济中所提倡的“集体观念”、“群体意识”、“步调一致”、
“绝对服从”等传统企业文化理念则持批判态度,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个性、创造性。事实上,世界软件开发史上所有的重大里程碑始终都是由个人或很小的团队所创造的。适合个人创新、组织灵活机动、完善的人才流动体系正是使硅谷始终充满着新的活力的不可或缺的文化因素。
创新最重要的是观念的创新,也就是小平同志所说的解放思想。我想,如果我们企业的团队都有了创新意识,我们的企业一定可以赶超欧美、日本先进企业。
星光中国芯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2005年12月28日,被誉为中国经济界奥斯卡奖的CCTV2005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揭开谜底,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邓中翰捧走分量最重的年度大奖。
“一个海外学子成为一名爱国创业者,他将闪亮的中国‘芯’成功植入世界IT的银河,微米的小空间是他创新的大舞台——‘中国创造’。”这是央视给出的邓中翰获奖的理由。
事实上,邓中翰获此大奖也是众望所归。2005年3月28日,“星光中国芯”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1月15日,“中国芯”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而最近,国际权威媒体又把中星微电子的成功作为2005年世界电子工业十大重要事件之一,标志着我国信息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也标志着中国的核心技术在世界核心技术前沿烙上了中国印。
1999年9月底,邓中翰受国务院之邀,回国参加新中国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应该为祖国的强大做些什么。站在观礼台上,他异常激动,同时,也感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一定要把祖国的芯片产业推动起来。”
就在当天下午,邓中翰特意和一同回国的三位好友杨晓东、张辉、金兆玮一起登上八达岭长城誓师: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发展祖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做贡献。
说起来真令人难以置信:2000年前,中国生产销售的所有电脑,其中使用的芯片还没有一枚是中国自己独立设计的。统计资料显示,1999年中国销售了490万台品牌微机,其心脏都不是“中国创造”,这近乎尴尬的境况强烈地刺激着以邓中翰为首的中国科技工作者们。在邓中翰的率领下,中星微电子攻关大捷,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2001年3月,“星光一号”作为第一枚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门级、超大规模数字多媒体芯片成功实现产业化,并打入国际市场,为三星、飞利浦等国际知名品牌视频摄像头采用。到2002年底,在国内外市场的销售量突破百万枚,“中国芯”实现走向世界。
2002年4月,“星光二号”问世,实现声像同步,进入了可视通信应用领域。在抗“非典”期间,这套可视通信系统曾被用于小汤山医院救护工作。
2002年5月,集拍摄、二维及三维图形、智能图像处理为一体的“星光三号”开发成功,并迅速被日本富士通用于全球第一个手机控制机器人的眼睛图像采集处理。当年年底,“星光四号”拓展到移动通讯系统,其低功耗、高画质、支持多种手机接口的特性,被国内外多种知名品牌手机相中。波导推出的我国第一款自主设计的具有核心芯片技术的彩信手机,就是“星光中国芯”在支持。“星光中国芯”为进一步带动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彩信手机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核心作用。
而到2003年6月,“星光五号”更完美地实现了与手机、移动存储和数码相机的有机结合,称得上是一颗集大成于一身的功能强大的数字多媒体芯片,并成为中国电信指定的唯一标准芯片方案。现在许多年轻人喜欢的手机彩信、和弦铃声,都是“中国芯”众多功能之一
截至目前,这项成果实现了七大核心技术突破,并申请了该领域的400多个国内外专利。“中国芯”先后被三星、飞利浦、惠普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大量采用,已占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国际市场份额的60%。“中国芯”这一国际知名的IC品牌覆盖了欧美和亚太地区。这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芯片第一次在一个重要的领域达到全球市场领先地位。
“我坚信,只要我们坚持自主创新,获得全社会一如既往的支持,中国芯将会响彻世界。”邓中翰在获奖后坚定地表示。
(摘自《长盛力——缔造富有灵商的管理文化》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