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习水大曲”风靡大江南北,到改革开放后由一个年销售几百万元的小酒厂发展成为上世纪90年代初销售过两亿元的国家大型企业,再到今天习酒完成超20亿元的年销售额,从区域强势品牌阔步迈向全国知名品牌。习酒用62年的岁月走出了锐意进取、跨越发展、担当道义的品牌发展之路。
“君子之品,东方器度”,一语道出了62年习酒的独特气质。在行业深度调整的今天,习酒依然傲立潮头,用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积极探索引领行业的发展。
1952年,仁怀县工业局为发展酒业,购买了黄荆坪罗清云家祖辈遗传下来的白酒作坊和罗纯德、罗发奎两家的房屋,招募工人,兴办酒厂,定名为“贵州省仁怀县郎庙酒厂”,这是习酒的前身。
此后,酒厂经历数次变迁,到1977年,酒厂由贵州省商业厅糖酒公司接管,正式命名为“贵州省习水酒厂”。
当时,习水酒厂生产的习水大曲酒质非常好,销售也不错,特别在东北、云南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甚至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到1979年,“二郎滩”牌、“习水”牌习水大曲曾经作为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庆功酒,河北军旅作家徐怀中在小说《西线轶事》中还有赞美“习水大曲”的词语。这一时期,习水大曲风靡大江南北,企业也开始从传统的销售模式向具有品牌意识的现代化经营管理阶段过渡。
改革开放后,习水酒厂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上世纪80年代,酒厂经过长时间的研究,试制成功酱香型新工艺白酒,并命名为“习酒”,于1984年国庆节期间投放市场,由于酱香“习酒”的优良品质,一经投放市场,立即引来消费者的青睐,畅销大江南北,供不应求。
奠定习酒行业地位的事件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习酒在行业内第一家引入宾馆的星级管理理念,推出“星级习酒”系列产品,由于产品良好的品质和口碑,加上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习酒成为出口创利的经典品牌。
上世纪90年代,由于有“习酒”、“习水大曲”品牌的带动和市场的旺盛需求,习酒厂的发展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短短十多年间内,习酒由一个年销售几百万元的小酒厂,发展成为90年代初销售过两亿元的国家大型二级企业。此时的习水酒厂在达到辉煌的同时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1988年,习酒荣获国家银质奖等国内外数十次殊荣。而1988年获得的国家银质奖也成为今天习酒·窖藏1988经典产品的由来。
上世纪90年代末,习酒并入茅台集团,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此后,焕然一新的习酒步入新的发展轨道,并发展成为黔酒浓香第一品牌和贵州白酒第二品牌。这一时期,习酒迈开了快速前进的步伐,实现全面的崛起。一方面,习酒开创了“君品文化”,践行“崇道务本,敬商爱人”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在行业内擎起诚信经营的大旗;另一方面,习酒厂区一年一变,厂区方圆十里,有“十里酒城”之称;此外,习酒还积极外拓市场,“窖藏系列”、“金质系列”、“五星系列”等全面覆盖了不同层次的消费市场,无论是国内所有省区,还是东南亚、欧美等地,都能看到习酒的身影。
62年,习酒在历史的岁月中逐渐成长、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