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凤发
承载着中国与东盟各国19亿人民合作共赢梦想的第1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9月16日上午在广西南宁拉开帷幕,宣告中国—东盟合作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召唤下,从硕果累累的“黄金十年”,昂首迈入光芒璀璨的“钻石十年”。
硕果累累的“黄金十年”
早在2000多年前,从广西合浦等地始发,贯穿东南亚、连接亚非欧的“海上丝绸之路”,把中国精美的瓷器、茶叶连同璀璨的华夏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并由此拉开了中国与东南亚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序幕。千百年来,“海上丝绸之路”已经成为连接中国和东盟各国的一条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一条增进理解信任、加强人文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互利合作不断深入发展。特别自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以来,双边贸易额增速均高于各自对外贸易的增速,双向投资规模特别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东盟不断加快。
2004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提前一年突破1000亿美元目标,2007年提前三年突破2000亿美元目标,2013年达到创纪录的4436亿美元。截至2013年底,中国与东盟双向累计投资额已超过1100亿美元。过去10年,中国和东盟共同创造了硕果累累的“黄金十年”,为打造“钻石十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货物、人员、资金和信息流动会更加便捷高效,进而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10年来,中国—东盟博览会共吸引参展客商39.8万人,贸易成交额154.78亿美元,国际合作项目签约投资额664.36亿美元,国内合作项目签约投资额6461.97亿美元,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助推器”作用明显。
“钻石十年”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在世界经济形势极其复杂,贸易发展乏力的今天,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为世界贸易版图中少有的亮色。中国—东盟经贸合作“钻石十年”已经闪亮开局。据统计,今年1—6月份,这一数据达到2206.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8%。相互投资方面。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与东盟双向累计投资总规模近1200亿美元。其中东盟国家对华投资总额超过800亿美元,中国对东盟国家投资总额近400亿美元。新加坡继续位列东盟国家对华投资之首,2013年对华投资达72亿美元,成为当年中国最大的外资来源国。
近几年来,中国同东盟双边贸易一直稳步增长。目前中国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是4436亿美元,增长了11%。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马来西亚成为东盟中首个与中国贸易额突破千亿美元的国家,也是亚洲继日本、韩国之后第三个与中国双边贸易额超千亿美元的国家。
今年8月,在缅甸内比都,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收获丰硕成果,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迈上了新起点。与会东盟各国部长表示愿意与中国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同意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
专家指出,中方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旨在挖掘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在经济上的互补性和合作潜力,为双方战略伙伴关系找到新的契合点、更多的利益共同点和经济增长点。
“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内容是‘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些都与博览会的定位、功能、作用紧密相关。”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郑军健表示,中国—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所涵盖的政治外交、贸易、投资、基础设施、服务以及人文等内容和功能,目前博览会均有涉及。今后,博览会还要在原来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按照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要求,创新服务机制和体系,根据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要求,将供应链、产业链通过展会价值链深度融合,优化组合各种服务功能,提供更配套的综合服务,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参与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将博览会打造成中国—东盟全方位合作的纽带。
企业商家助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在第1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企业家交流会上,全国工商联经济部部长谭林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双方企业界积极行动起来,继续扩大接触,增进相互了解,挖掘合作潜力,加强战略性合作,进一步实现优势互补;二是加强投资合作,提高企业在国际经济的竞争力。企业家要努力把握发展机遇,利用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一平台,通过实施跨国投资,带动和帮助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实现集群式发展,努力走出一条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互利共赢的路子;三是双方的商会要加强交流与合作,沟通信息,相互学习,努力搭建中国与东盟企业家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届博览会主题国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表示,“很高兴看到博览会的规模日益扩大”,“新加坡完全赞同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9月15日参加展馆巡视时,李显龙向随同的媒体表示:“今年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主题是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一个非常及时的倡议,可以促进中国与东盟企业商家之间实现更好地互联互通。” 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营运总裁郑嘉顺表示,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继续支持中国—东盟博览会,将以第1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平台与大家携手共同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祝愿企业家们能够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一重要平台,抓住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国与东盟就打造升级版自贸区达成共识,东盟、中国等16个国家即“10+6”正在商谈组建更大的自贸区——RECP等商机,以获得新的更大发展。
历经十年发展,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不仅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每年一度的盛会,也吸引了国际组织及区域外企业家的目光。中国—东盟博览会这艘“合作之舟”将沿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开放的姿态从区域走向全球、走向世界,续写新的辉煌。
第1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与企业及企业家相关的活动
各国参展名优企业多。各国企业参展报名申请展位总数6009个,超出规划展位数的30%。实际参展企业2330家,实际安排总展位数4600个。其中,东盟10国和区域外展位1259个,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越南6个东盟国家继续包馆。在南宁会展中心,外国展位数占展位总数的42%,这一比例在中国大型展会中是比较高的。
中国铝业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参展;重复参展企业也不少,一批历年连续参加博览会的行业领军企业、品牌企业、金融机构继续参展。例如:文莱加宁国际食品有限公司、柬埔寨老汉兴酒业集团、印尼Teak123、老挝啤酒、马来西亚发林集团、缅甸木材协会、菲律宾上好佳公司、新加坡星展银行、泰国3M食品公司、越南平仙日用品公司等。
采购商和投资商团组多。区域外采购商、投资商团组超过80个,较上届增加14%。澳大利亚、印度、日本、韩国、匈牙利、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以及南美、中东等区域外采购商比往届增多。中国上海、青岛、广东、福建、厦门等国内省市和合作商协会的采购商团组进一步扩大参会规模,将有更多专门进口东盟大米、棕榈油、橡胶以及咖啡等食品的中国企业到会采购。
大型采购对接活动丰富。包括建材、食品包装、电力、橡胶等行业对接会,以及今年新增的大米和棕榈油专场对接会。同时,还举办中国中小企业面向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国家市场推介会,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专场经贸活动,以及越南、印尼等专场采购对接会。本届博览会经贸对接活动不仅面向东盟合作,而且增加多场面向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合作的活动,体现了东博会从服务中国10+1合作向服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合作拓展,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商机。
围绕“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互联互通、产业合作、海上合作、金融合作等重点领域,举办系列投资促进活动。包括:产业园区招商大会、投资合作圆桌会、商务参赞与企业家交流会、中新北海产业园共建活动、金融支持中国企业投资东盟活动、投融资对接会、东盟10国和中国省区市推介会等。这些活动内容更务实,将为参会企业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商机,也将有力推动中国—东盟之间的投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