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上午,由四川省社科院主办的“《四川抗战史》首发式暨四川对抗日战争的贡献学术座谈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四川党史研究会、四川省档案局、四川大学、四川交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社科院、四川省历史学会、各大图书馆,以及重庆西南大学大后方抗战研究中心等单位近60余名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参加了会议。原四川省政协主席陶武先、四川省人大副主任刘道平等领导以及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教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陈廷湘教授等数位学者参会并在会上发言。
对于《四川抗战史》新书首发,省政协原主席陶武先认为,省社科院和参与的专家学者,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以历史的逻辑记录历史,用真实的史料还原真实,不懈努力,可喜可贺!
据介绍,《四川抗战史》是目前为止论述四川抗战历史最为全面系统的学术著作。该书以四川为主体,围绕四川抗战,对四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外交、人口、交通、移民、社会以及少数民族抗战的历史事实进行论述,突出展现了四川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抗战的贡献。该书还突出了对四川抗战精神的文化解读,提升了写作的意义。
该书内容凸显了四川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四川成为抗战大后方,是中国抗战胜利的战略支点,是中国抗战的战略基地和复兴基地,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以四川为起点的。
该书还突出了四川对抗日战争的伟大贡献,四川在抗日战争期间担负了最大最重要的责任,直到抗战结束,四川的征兵额达到三百零二万五千多人,粮食供给总额在八千万石以上,占全国征粮总额的1/3。抗战期间,作为大后方的5200多万四川人民做出了巨大牺牲与贡献,这其中包括少数民族在内,如彝族、藏族、羌族、土家族、苗族等。该书还对四川抗战精神进行了深入解读,彰显了四川军人保家卫国、敢于牺牲的崇高爱国品质,生动再现了四川民众波澜壮阔的爱国精神。
与会专家认为,《四川抗战史》突破了以往对四川抗战史的碎片化和片面化研究,变以往叙述抗战时期的四川历史为强调四川人民的抗战历史,且打破了以往强军事、弱社会、强前方、弱后方、强全局、弱地方的写作局限,站在“民族立场、国际视野、人类正义”的背景下,强调突出四川人民之于抗战所做出的巨大牺牲,之于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之于国家所付出的伟大担当,之于历史所迸发的伟大精神。
《四川抗战史》是在四川省委宣传部的倡议下,作为四川省社科院2014年重大项目于今年3月底启动的,历时半年编纂,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在“九一八”到来之际举行新书首发式。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今年9月3日和12月13日分别是我国首个抗战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公祭日,今年也是抗战胜利69周年,该书便是在此背景下编著的。
在当天的首发式上还举行了赠书仪式,主办方向四川省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等七家图书馆赠送了《四川抗战史》一书。(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