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8月16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工业机器人“上岗”生产线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王炜薇 文/图

  

  正当《变形金刚4》久居热榜,让无数“钢铁粉”为之心潮澎湃时,一台现代化“机器人”悄然在成都市大邑县的远星橡胶有限责任公司的内胎生产线“上岗”了。据悉,该公司将工业机器人引入内胎生产过程,在国内同行中尚属首例。

  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橡胶是一种粘弹性的高分子柔性材料,与金属等硬性材料不同,采用机器人生产极易对半成品和成品造成损伤,这一直是行业生产的难题。为使高分子柔性材料生产实现智能化控制,该公司汇聚计算机软件编程、机械设计等方面专业人才,经两年研发,于今年5月成功实现了高分子柔性材料内胎硫化生产机器人智能化控制。7月16日,记者在该公司的生产车间看到,一只橘黄色的机器手臂正飞快运转着,它用圆圈形的“手掌”灵活地“抓” 起内胎半成品,将其放置在指定的加工机器上,几分钟后,经热(硫化)处理后的成品内胎又被机器手臂“抓”起,放入传送带,送至下一个工序。

  “像这样一台机器人每天可以完成4000条内胎的加工工作,其产能比传统的生产方式提高了3倍。”该负责人表示,工业机器人参与生产具有诸多优点,一方面将工人从传统生产模式中的高温环境中解脱出来,工人只需启动机器人,机器人便会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生产,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另一方面,工业机器人对生产过程中的气压、温度、时间把握更准确,制造的产品品质更稳定,当不合格的半成品出现在生产线上时,机器人就会自动进行识别,控制台上的警报器便会亮灯,并发出“滴滴”的警报声,提醒工作人员该产品须重新加工,大大降低了废品率,节约了资源。

  该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内胎生产的硫化环节,并有一台机器人已顺利投入了生产,近期还将完成3台工业机器人的安装工作,待投入生产后,可日产2万条内胎。同时,该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将该项技术逐步应用到外胎生产等环节中,彻底实现轮胎生产由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生产的变革。

  据悉,该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建设,每年投入上千万元资金到新产品的技术研发之中,现已成功申请101项专利,其中“新型子午线摩托车轮胎”、“泄压状态安全行驶摩托车轮胎”、“环保轮胎”等项目(产品)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