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根脉,代表着价值观的文化是总纲,当代世界的政治已经回落到分支的定位。国家之间因利益观不同,各种价值观最终在文化上的较量和博弈不可避免。
■ 陈宇 《经济学家周报》编委会副主任
1894年7月25日,日舰在丰岛击沉中国运兵船,不宣而战,引爆中日甲午战争,距今120周年。结局是中国战败,割地赔款。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为了达到以武力吞并全中国的罪恶野心,在卢沟桥蓄谋挑衅,向中国守军悍然开枪开炮,全面抗战爆发,距今77周年。这场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宣告结束。
上溯至数百年的边疆海防史,日本倭寇都是中国乃至亚洲的“祸害”策源地。究其原因,乃是因其岛国地理环境所造成的狭隘、自狂、民族特性所造成,显见的是以残暴、嗜杀武士道负面精神为特征的“大和”文化劣根性常常作怪。近年,日本又在钓鱼岛问题上频起事端,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甚至闹到剑拔弩张的临战状态。中国保持了相当大的克制,保守着与国土安危相关的底线,是可忍孰不可忍,而中日两国在钓鱼岛的军事对抗,其实只是表面现象,深藏其后的是大国利益角逐下的政治、经济、文化较量。如何适时、恰当处理如此紧张的局面,正考量着中国领导人的政治智慧。
近来,尤其是在2014年7月这个炎热的夏季里,中国被迫采取了一系列“国家行动”,在各个领域都发出了新时代的“抗战”新声。这些都可谓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政治宣言、军事宣言、经济宣言,体现着中日对决的大战略。
气势恢宏的“政治宣言”——7月7日,“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在位于北京西郊卢沟桥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纪念活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仪式。这种不是逢十的周年纪念活动,中央主要领导人亲自出席,还是第一次,表明这次纪念活动的意义非同寻常。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是历史规律。”“令人遗憾的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近70年的今天,仍然有少数人无视铁的历史事实,无视在战争中牺牲的数以千万计的无辜生命,逆历史潮流而动,一再否认甚至美化侵略历史,破坏国际互信,制造地区紧张,引起了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强烈谴责。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任何人想要否认、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绝不答应!”中国以这次国家祭奠昭示世界,不怕与日本完全对立,警告日本政府不要再玩火,明确表示了对日本的公开政治对抗态度。
敲山震虎的“军事宣言”——7月28日,历时两个多月的“跨越——2014·朱日和”系列实兵军演在中国北疆落下帷幕。演习采取全新的对抗和演练模式,进行跨区基地化训练检验。这是人民解放军陆军训练史上实战化程度最高、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大规模军事演习,全军7大军区各有一支陆军合成旅参加,距离最远的成都军区某部从云南省机动近4000公里,跨越7个省区直插塞北大漠。“朱日和”是内蒙古东部的一个地名,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的训练基地驻扎在这里。在钓鱼岛事件未决、中日军事对峙的当下,军演现场的地名纯粹是巧合,网友们演义军演代号为“诛—日—和”,释义是诛杀日本大和民族的败类,或诛杀日寇,保卫世界和平,从军演代号的字里行间能感受到隆隆炮声和嘹亮的军号声,显露出中国军队的威武。我们不必计较这些文字游戏的释义,但从中可以看出所反映的民心所在,重要的是如此空前规模的跨大区军演,凸显的是军事宣言:在中国周边不安定的今天,中国军队会把铁拳随时砸在任何侵略者头上。
绝招制敌的“经济宣言”——经济视角一系列举动,更恰如太极拳大师出手过招,不露声色的稳、准、狠。德国总理默克尔7月5日深夜的突然来华,作为其自2005年以来第7次访问中国。7月8日,一条看似普通却有深刻内涵的经济新闻见诸报端,标题为《默克尔见证:中德电动车充电接口统一》。密切关注中国大势走向的海外战略家们恍然顿悟:拳师过招中,中国的对外政策,眨眼间正在作出了重大调整。中国向全世界正式宣告,未来汽车等市场将与德国及其他世界各国制造共同成长;而日本制造,在中国市场正在或已渐式微。列宁说过,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形式,中国政府所进行的国际政治大隐于世战略调整,于“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中,宣告了中日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历史性的蜕变。这电动车充电接口选谁而非同寻常,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
众所周知,中国改革开放后以来的汽车市场,大多被日、美、德、韩企大牌占据,尤其是日系车充斥中国市场,那句“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广告词,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日企即使在中日关系极其恶化局势下,仍保持坚挺,甚至有不断复苏和扩大优势的趋势。刚刚发表的世界百强企业,日本汽车业占其经济发展的一半江山,可见汽车行业对日本经济体系的重要性。然而,中国在悄无声息中,已经决定抛弃日企而另选合作伙伴,把目光更远地投向欧洲。目前,中国是德国在欧盟以外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也是德国的第五大出口国,出口产品也主要集中在汽车和工程领域。而默克尔访华达成的“中德电动车充电接口统一”协议,不啻是给日本车企、给一再拜鬼的“安倍们”一大重创。
电动车是各国未来汽车行业的新星,中国选择了与德国标准接轨,而不用日本标准,意味着日车的某种程度的出局。众所周知“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早已是市场上通行的“明规则”,而其更深层涵义在于中国市场对日本某种产业、经济下的逐客令,请出局,将其拒之门外,离开中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今日之市场经济体系中,谁有市场谁就有话语主导权。产品可以制造,枪炮可以制造,但市场难以制造,客户口碑不可自我制造。德国总理来华就是告诉全世界,中国的市场未来将与德国制造一起合作,中国把未来汽车市场交给了德国制造,日本车企在华的优势在未来电动车市场上将逐渐走向衰落;当下一些正准备购车者无疑会考虑中德标准的插头不能适合日系车的插座,往日那些在“排日”活动中砸烧日系车的人将“无处”泄愤。
——这是强有力的国家意志。中国国家领导人态度鲜明,实名“举报”日本这样的地缘政治上的对手是坏蛋,不受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欢迎,而远在西欧的德国则受到尊重。前几年中日政冷经热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全面转冷是大趋势。中日经济、中日制造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正在激烈进行,中国在进行新的资源配置和供应链配套,冷峻地宣布不可能把市场给日本,也即宣告了日本在华核心企业的未来已经公开出局。
——这是中国的大战略。在国家利益纠葛中,中国绝不会妥协。在当前的正当防卫中,中国巧妙地以“技术标准壁垒”构建起了“经济壁垒”,筑起了“抗日”新长城。不用担心,一些日企的撤离,对中国这样的大国不会有真正的影响,就汽车产业从微笑曲线上说,市场销售这一头不变,研发技术由日系为主转向德系为主,这是一次战略大调整,在这方面,中国将不再受制约于日本,不再有求于日本,翻过手来即可遏制整个市场,甚至让相当一部分日企在中国寿终正寝于无形。当然,即使中德“标准”新合作,也意味着中国对“西方社会”营垒有着明显的层次区分,意味着东西方文化有层次上的新融合。
——这是新的“战争”形态。在市场(人口需求)较量、资源较量、商贸投资较量诸方面,中国有着日本垂涎三尺的绝对优势。“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类似中国车企市场“脱日”用德这样的作战,对以出口汽车为主的日本经济无疑是釜底抽薪。中国缩小对日市场,将会对岛国日本产生深远影响。这一招术,显然是又一颗原子弹在日本本土爆炸,其冲击波、核辐射必然在其他行业带来雪崩般的连锁反应。当前世界,若动枪炮硬打,对正在全力发展经济的中国不利;中国为避免正面冲突,不用动真刀实枪,而是用新的战争形态,打市场,战货币,破重围,进入无极状态“道”的层面和境界,以“道”进行战争,实现华丽转身。得道多助,“道”是不可战胜的。
可以预见,虽然中国政府不会阻碍中日民间的交流,依然给予支持,将来日资依然在中国还会存在,并促进双方互利,但是,中国市场的真正核心未来将会逐步脱离日本制造。虽然日本在芯片、照相机等技术方面依然具有优势,但是,中国有着巨大的、源源不断的技术人口,将很快猛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虽然中国市场的伪劣制造所形成的惯性还将持续较长时间,但是,创新意识经过这么多年的深入人心,中国的未来一定会是有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企业家的天下。当代世界,有很多人鄙视中国制造,这也必然激发“知耻者近乎勇”,山寨垃圾制造的局面迟早会被扭转过来;虽然日本制造的很多特点和优势不是我们所能学习和努力就能做到的,但是,未来的胜负是多层次的,多变数的。未来的中国制造一定拥有巨大的特有优势,中国真正的主导行业很快就会与日本制造“短兵相接”,后来者居上。中国发挥东方文化特有的思想文化优势,把“贫困的经济学”、“贫困的哲学”等统统扔到太平洋里去,这才真正是让日本感到恐惧的地方。
中国还应有直击命穴的“文化宣言”。在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今天,中国必须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牢记“农夫与蛇”的中国古老寓言故事,痛打落水狗。特别是要以文化元素创新为主,从价值观的文化层面上发起总攻,打一场新形态的“抗日战争”,这关乎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关乎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寄希望中国未来史书中不再有血与火的“抗日战争”。
世界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有句名言:“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从当代世界现状看,这话并不完整,并不准确,还没有说到位,未真正说到点子上。在今天看来,真正科学的表述应该是为“战争是文化的继续,是作为价值体系的价值观的继续”。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根脉,代表着价值观的文化是总纲,当代世界的政治已经回落到分支的定位。国家之间因利益观不同,各种价值观最终在文化上的较量和博弈不可避免。从当今的中美关系看,特别是中日关系的“临战”状态,即可见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冲突,最终将导致战争。美国一再戴着制裁“社会主义国家”的有色眼镜遏制中国,其实中国即使全盘西化搞资本主义,美国仍然还会围堵和遏制中国的发展。一向抱有“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的日本,更是处心积虑灭亡中国。“海外雄飞论”的外侵国策,战胜中国,是日本文化骨子里的东西。中国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尤其是要对日本军国主义赖以存在的“大和”文化之癌病灶劣根性进行彻底的清算。今天,要唤起中国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抗战”意识。这场抗战不用动枪炮,而是打“文化”价值观,要全面诛杀日本军国主义赖以滋生的“大和”文化毒素。
本来,在抗日战争胜利时之际,受日本侵略的各国人民本应审判发动那次罪恶战争的魔头“天皇”,铲除产生和扶植日本军国主义的皇权制度,彻底清算充满战争基因的“大和”阴魂。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西方势力以图利用这条疯狗撕咬中国,我们失去了那次历史机会。同是战败国的德国虽然好战,但他们有忏悔文化,战后分裂为东德、西德的严酷现实,更使其勇于认错和下跪,世界人民乐于与其合作。日本战败了,投降了,战后却国土完整,更没有触动其赖为精神支柱的“大和”文化。“菊与刀”的整个东洋文化没有进行脱胎换骨的彻底改造,使其又高喊着“脱亚入欧”与西方列强为伍;再吸纳西方社会的一些“丛林法则”,使其侵略理论一脉相承,成为满载负能量的“杂交猛兽”。自1954年成立至今整60年的日本自卫队,一直图谋介入世界军事事务,借尸还魂,近日竟然公开宣布解禁,声称“当关系密切的国家受到攻击时可以介入战争,并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公开声言为牵制中国,拟建立自卫队旗下的首支太空部队,在“第四战场”的太空加强与美军的合作。溯历史源流,看日本现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在世界“价值观银行”中呈现的是信任赤字,呈现的是良心负债赤字。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都要深入研究日本文化的“信义负债”问题,弄清日本“大和”文化的历史劣根性,量化“大和”文化价值观的价值计算。如从战犯的忏悔中,剖析大东亚共荣圈理念下的“三光”(杀光、烧光、抢光)政策,在价值观较量上抠出“大和”文化中残暴、肮脏的人渣灵魂。
对日本强盗这样的惯犯,中国人民一定要适当使用怜悯之心,讲友谊要分对象,要清楚地看到,日本国土狭小,资源有限,而且时刻面临被海水吞没的结局。因此,这个绝望、死撑、即将陆沉的国度,敢于冒险和世界玩命。这个弹丸大的岛国所孕育的“大和”文化怪胎,好斗好战,嗜血成性,深受其文化毒害浸染的人群充满变态心理和报复心理,使战后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靖国神社里的幽灵仍在徘徊,这么多年来如顽疾难以除掉。侵略成瘾的日本仍在走掠夺之路,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周边国家不断挑起事端,宁愿冒核泄露的危险也要搞核试验,破坏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如近年日本在东南亚的金融投资具有很强的战略破坏性,为牵制中国,挑拨离间,肆意破坏中国在缅甸所建设的石油管道和交通线。从当代日本企业文化中,也可看出那种傲慢的侵略企图,有在华日企明目张胆地为准备占领而服务,处处企图取而代之,反客为主。当代中国有许多有识之士警示“中日必有一战”,即是由这些现象所得出的某种推论。
今年适逢“甲午”,我们应牢记历史,不忘百年前的甲午之耻。要看到战争背后的综合因素,是中日文化、国民精神的角力。上世纪30年代,日本在侵华战中在黄海打捞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的军舰残骸,把“致远舰”的铁锚放在东京公园内展览,他们的目的何在呢?除炫耀他们的战功外,还公开讲:要抹掉中国人对那场海战的记忆,不给中国人留下一块铁板。为此,我们应直面现实,居安思危,唤起全民爱国激情,凝聚民心;要看到中日矛盾不仅是两国之间的矛盾,而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从日本“大和”文化本质的深度挖掘其难改的侵略本性,彻底斩断“大和”文化的罪孽之根。
中国需要合作,强调合作,希望合作,但在处理中日外交等国际关系上,中国人民对外公开明言“三不怕”:不怕战争;不怕断交;不怕内乱。在国民中还必须时刻提醒“三警惕”:警惕美国等西方反华势力对日本的战略“绥靖”庇护阴谋;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借尸还魂;警惕中国国民中少数人的“汉奸”行为,尤其注意在“抗日”同时仍要“抗伪”,反腐同时也要锄奸,坚决肃清出卖国家利益、涣散民心的汉奸文化。
中国对未来充满信心,中国正在迎来民族复兴的“第二个春天”。中国人民有能力以东方文化为核心的大韬略,以独特的东方大智慧,正确处理国际关系,引领人类社会文明,坚定不移地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让和平的阳光永远普照人类生活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