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西省评协为促进评估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工作进行了多方有益的探索,梳理了“财政委托、协会组织、机构实施、高校参与”的具有山西特色的绩效评价工作思路。中凯评估积极响应协会号召,踊跃参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评价资金达13.79亿元,评价项目单位1269家。
在评价项目的操作中,中凯评估做到了以下几项来提升绩效评价的满意度。
第一,精心组织绩效评价实施工作。将评价过程中需要收集的资料、项目基础数据采集表格、工作底稿、资料报送、绩效报告体例、提交时间等细节一一明确,并履行告知义务,从而避免了资料提交滞后、提交数据口径不一、绩效报告内容不全等“窝工”现象。
第二,合理配置评价组织实施机构。综合考虑省财政部门、财政组织实施部门及评估机构来共同组成评价领导小组,明确参与评价各方的职责及岗位分工,促进各自优势得以发挥。
第三,搭建沟通互动平台。一是从专业角度协助财政部门制定工作方案。二是积极与资金主管部门形成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整体合力;三是评价结束,及时提交报告初稿,广泛征询意见,确保评价结果无重大遗漏。
第四,逐步完善评价指标库。中凯评估参与了大量评价项目,涵盖了农业、外贸、果业、畜牧业、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通过大量绩效评价实践,我们不断完善和修订指标体系,促进评分标准更加合理、指标体系设计更加科学、量化标准更为精准。
第五,创新评价结果应用手段。首先在提交绩效报告时,要总结经验,同时对虚报项目、截留、挪用财政资金、管理混乱、决策失误等重大问题予以披露,提出整改意见,并建议财政、项目主管部门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下年度部门预算和考核部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其次,设计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告知书》,将每个项目在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整改要求及时反馈到项目单位,并帮助其整改落实,使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得到进一步延伸。再次,绩效评价结果报告,经报请财政部门、项目主管部门同意后,以《山西评估》、评协网站等为载体,公布评价结果,落实公告制度。
第六,积极参与山西省评协“绩效评价软件”开发及绩效评价实践理论研究。山西省评协从2011年起即推进绩效评价查询软件的开发。中凯评估多次参加研讨,在软件的结构设计、操作流程、界面设置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并积极提供基础信息,完善数据库建设。同时,我们不断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探索研究。2011年,应省财政厅委托,对全省财政系统39个县(区)讲解了“产粮大县奖励资金项目”实施方案及指标体系。2012年,我们参与了中评协组织的绩效评价调研工作,提供了大量实用数据。2013年,参与了中评协《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及“模拟案例”的起草工作,为评估行业进一步参与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导。
(孟小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