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世友
自2012下半年进入移动互联时代以来,从表面上看对传统品牌冲击最大的似乎是因为互联网的渠道创新,导致了传统品牌因为与市场消费群体的信息沟通不畅而致使产品卖不出去;另一个理由就是传统品牌是因为不懂得消费者心理需求,从而导致传统品牌和线下实体店大面积地停滞不前而陷入经营困境。
对终端的消费者而言
1、认同产品样子:主要是指色彩,款式,版型,面料,工艺五大要素。特别是对于我们国内品牌男装的主体客户40岁左右的成熟男人而言,版型和面料所占的比重会更重一些,然而这几个核心项我们国内品牌几乎都不占优势,原因是和几个竞品所出现的问题是一样的,一方面是公司没有长期的产品研发战略---没有独特个性的品牌定位,始终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短视心理向前混。另一个原因是公司决策层脑子里固有的认识误区,认为只有卖不出去货的人,从来就没有卖不出去的货,其实两年以上的老库存它本身就证明了库存的核心还是货卖不出去。
2、认同购买价格:价格的高低取决于消费者对产品、形象、服务认可的深度,即所谓的性价比。这一方面我们同样没有突出自己的性价比优势,因为销售价格高的与产品的实际品质不相符,而价格低的却又有一点令人置疑。总之是销售价格和产品实质给消费者不相符合的感觉,这归根结底是价格带的强行切割法惹的祸,科学的做法应该是一款一价才合理,也就是该低的必须要低下去,该高的必须超越惯有的5—8倍上限定价,而问题是我们的产品设计从来口不具有超越5—8倍上限的技术理由。
3、认同销售服务:受短缺型经济长时期的强买强卖和卖过不管的恶劣影响,目前国内品牌始终没有和消费者建立起互信感,品牌的营销服务多半还处于质量维修的售后服务阶段,普遍还没有做到购前预警服务,并以此来消除消费者的心悸和忧虑,这说到底是国内品牌对服务体系的认知还处在非常初始的茫然境地,并且这个路子还很漫长。比如,假如我们对自身的产品质量核心要素---面料构成和制作工艺过得了硬的话,我们肯定敢给消费者说最硬性的保证话语,可问题是我们国内品牌非但不这样去认识产品的问题所在,反而常常拿市场上90后的消费观--—只管当下的感觉,不管明后天还能否穿着?来给70后左右的37岁消费群体当产品质量问题回避的狡辩辞,这样做简直就是鸡同鸭讲,是在自毁长城。另外,假如我们推出“三改即退”的商品定制政策,以此来倒闭定制客户对自己需求的认知力和量身师傅的专业技术水平,那么肯定会在定制市场上成为亮点。
4、认同品牌形象:国际知名品牌之所以有很高的品牌艺术性,主要根源在于能很科学地协调好品牌核心理念和时尚变迁的动态关系上。因为,品牌形象是品牌核心价值观的外在体现,虽然品牌形象是小变常常有,但是品牌的本质理念是绝对不会变化的,除非这个品牌退出市场。反观国内品牌要么是跟风一下子把品牌形象改得面目全非,要么就是老死一个样。之所以会出现这两种极端现象,根源就在于我们国产品牌对艺术本质的理解和表现上存在基本常识上的无知,说到底中国品牌界就是一群根本不懂艺术基本常识的家伙在操控和把玩着品牌艺术。比如,劲霸的新形象之所以被业界骂得狗血喷头,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新形象和劲霸原本的品牌理念没有任何静态上的逻辑关系,而七匹狼和九牧王之所以始终给人以缺乏时尚活力,一副老态龙钟的感觉,恰恰是品牌表现不能与时俱进,没有动态上的新鲜感,这方面我们国内大多数男装品牌也好不到那里去。
5、认同沟通方式:沟通方式包括精准对路的语言诉求,轻松幽默的沟通表情,其如其分的沟通时空这三项缺一不可,因为品牌的诉求主题与客户心理需要不符等于是牛头马面;沟通表情古板沉重令人厌恶;沟通时空不在节点上恰如晚到的抢答题的答案,毫无意义。所以,国产品牌由于受传统品牌运营习惯和商品开发的固有思维----意象思维的影响始终是在自淫。
6、认同品牌文化:无论品牌主题和产品主题是说出来还是不说出来,对于消费者而言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感知力,可问题是我们国内的品牌主题---哲学理念迄今为止都没有做出来。本来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的主力群体---40岁左右的70后们,恰恰他们是我们国家,行业,单位,家庭里的使命主体----责任担当者而言,我们就应该继续坚持谈责任文化传播才对的,可是我们却舍本逐末地去迎合80---90后去逃避社会责任,结果是公鸡头,母鸡头哪一头我们都没讨得了他们的好,这不是我们人为造成的品牌文化隔阂吗?
对于合作的渠道商而言
1、认同盈利模式和利润分配机制:近年来我们国内品牌的老客户一再流失的根本原因,除了产品不能切合市场命脉之外,最主要的问题恐怕还是与陈旧的盈利模式和利润分配方案有直接的关系。比如老是以生产成本为基石的3—5倍加成价格体系,以及代理商的分销扣点和给加盟商的销售利润扣点很容易让我们的老客户失去吸引力,因为竞争伙伴强有力的弹性供应链模式,很容易击破我们辛苦筑起的篱笆,特别是毫无差异的OEM产品机制更加地没有抵御力。
2、认同商家先进的管理水平:企业的管理水平高低决定着企业经营利润率的高低问题,也就是企业常说的“向品牌要价值,向管理要效益”。在这方面管理界有个不成文的名言;小企业得利,中企业得名,大企业名利双收。为什么中型企业多半只能得到名而无利呢?这是因为中型企业开始摆脱“小企业只图利不图理”的不规范管理,开始走向规范化的定标准,定岗位的科学化管理机制,那么这个时候相对于小企业而言其成本是上升的,所以只会得到名而暂时失去的利,等到企业因为规范后确立了自己独特科学的盈利模式后,此时企业的成本又开始大幅度地降低,也就是规模效应确立以后企业的利润必将大幅度地升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企业之所以会名利双收的根本原因。
3、认同商家强大的背景实力:对于加盟商合作伙伴来说扣点的高低和产品的好坏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但对于代理商而言,要在前述基础上更加地重视强大的企业背景和实力,特别是品牌企业的政治背景和社会声誉都是合作伙伴可以用来助推自己快速发展的宝贝利器。因为合作方能真正地把代理品牌当成一个筹措各种经营要素,整合各种社会资源的运营平台来经营的,他首先从政府处获得政治支持,其次从银行处获得资金支持,最后是从市场上获取扩大自己分销的渠道与收益回报,从而实现了他鸟枪换炮的经营目标。
4、认同品牌商家的文化愿景:加盟或代理合作伙伴从表面上看是对企业具体的加盟合作政策,管理机制及业务服务等一揽子的管理做法的认同与遵守,其实是对企业7大条---企业使命,企业愿景,经营宗旨,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座右铭,用人机制,管理理念的认同与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