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社科院 陆小成
日前,“健翔学苑”第四期学术活动在北京社科院六层大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由北京社科院社会学所、市情调研中心、法学所、国际交流中心、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共同举办。本次学术活动邀请了德国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和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教授费多丽博士参加;学术活动的报告主题是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改革和可持续发展。来自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及北京社科院科研处、经济所、法学所、社会学所、市情调查研究中心、哲学所、科社所、外国所、满学所、国际交流中心、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等多家单位研究人员参加了本次学术报告和讨论。沙龙由市情调查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秘书长唐鑫主持。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教授费多丽博士进行主题发言。首先介绍了国际视野下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动态。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危机与全球金融危机构成经济发展的双重危机,催生了国际社会对绿色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许多共识,形成绿色增长竞赛(Green Growth Race)。中国以技术追赶式而非技术跨越式的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中国技术、经济的持续发展。费多丽博士指出,中国要保持持续的经济高增长,传统的资源能源消耗型、出口外向型经济模式必须转型,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走绿色增长模式是必然选择。
费多丽教授指出,比较美国、欧盟、日本、印度等多个国家可以发现,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历史累积总量处于高位,人均碳排放速度呈现缓慢增长态势,但速度放缓。对中国近20年来(2002—2012)数据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尽管人均碳排放历史累积总量尽管处于低位,但发展迅猛,增长速度过快;根据曲线推演,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人均碳排放总量有可能超过西方发达国家,这将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政府也需提高警惕。因为中国当前的碳排放总量已经超过美国处于全球第一,国际减排压力将持续加大,对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特别政府要求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会形成极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加快绿色增长意义重大,形势逼人。
费多丽教授认为,中国经历两次金融危机包括20世纪90年代和近几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后均表现持续的增长,特别是4万亿元的投资拉动在表面上看来确保GDP的稳定增长,没有形成较大波动,减少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济冲击。但是,这种政府驱动型的高投资、高消耗、高排放发展模式并没有给中国经济良性发展和绿色增长带来本质上的好处,当前中国环境污染如此严重,雾霾天气如此恶劣,很大程度上是与工业增长和城市扩张有必然的联系。当前,中国政府重视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光伏产业、风电产业,并声称在绿色技术领域要进行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但我们分析发现,目标和动机是好的,但能否真正实现在绿色核心技术上超越,我们认为并不乐观。中国光伏产业、风电产业的大规模投资和扩张,走的是出口外向型发展路线,大部分光伏、风电产品销售到国外。一方面,引起国际社会的绿色壁垒、贸易保护等打击,另一方面,国内消费能力有限,电力部门体制障碍,导致产能相对过剩。重要的是,中国在于技术上并不能真正超越发达国家,所以中国实现绿色经济增长,在全球真正具有竞争力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北京社科院市情调查研究中心主任唐鑫对费多丽教授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并进行了点评和提问交流。唐鑫希望能多与外国专家进行对话和交流,共同促进学术发展。此外,北京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冮树革、经济所副所长杨松、市情中心副主任陆小成以及其他部门研究人员纷纷提问,与费多丽教授进行互动交流,现场讨论热烈。本次学术报告活动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