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生产设施,这里就像一片美丽的公园;如果没有围墙,这里像一处文明、规范、时尚、亮丽的城市街景……”不久前,前来山东丰源远航煤业有限公司北徐楼煤矿调研的市区政府领导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近年来,该矿牢固坚持认真落实“均衡、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将矿井生产与环境治理并重,加大科技、资金投入,不断加强矿区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矿山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一个环境优美、文明生态、生机盎然的绿色矿山尽现眼前。
出煤不烧煤
“以前是浓烟滚滚,现在是风清气爽,感觉太好了!”锅炉工李其友高兴地说。去年以来,该矿先后引进多套净水设备,对东西两井锅炉房进行改造,全部用上电净化水系统,让广大职工喝上干净清洁的纯净水。不仅保证了职工的饮用水安全,同时还消除了烧煤造成的大气污染,保护了矿区环境。
同时,该矿还与山东泉缘节能公司合作建设了西风井余热利用项目工程,利用西风井空压机余热和矿井乏风热能,建设以水源热泵系统为主体的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广泛用于矿区的冬季供暖、夏季供冷、职工洗浴热水制备、工服烘干等需求,取代了现有的燃煤锅炉及单体空调,起到了节能环保的良好效果,年可实现节能降耗250多万元。预计该项目将于6月份底正式投入运转。项目建成后,该矿将正式告别燃煤锅炉,真正做到“产煤不烧煤”。
焦点变亮点
近日,该矿2014年采后塌陷地治理工程全面启动,将一次性治理采煤后塌陷地约2780亩,该项目经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山东省财政厅审批,定为“滕州市农业优质鱼产业项目建设工程”。
随着开采不断深入,煤矿周边土地塌陷问题逐渐凸现,治理工作一度成为影响矿地关系的焦点和难点。在没有治理的土地上,是汪洋一片、杂草丛生的“荒水滩”。为破解发展瓶颈,改善矿周边环境和工农关系,该矿经过广泛调研,创新思想,科学实施了水淹塌陷地复垦工程。采取别具特色的“一台一池”的开挖模式,按照“上林下鱼、上鸭下鱼、上田下鱼、鱼鸭混养”的种养方式进行了科学规划,采取承包经营的方式,既改善了环境,又增加了矿井的经济效益,时提高了周边村民的经济收入,达到了矿地双赢的局面。截至目前,该矿已实施塌陷地复垦工程达到2700多亩,占全部塌陷区域的50%以上,打造了生态休闲区、水产养殖区、鱼鸭混养区、药材种植区等多种生产经营基地。昔日杂草丛生的“荒水滩”悄然向矿地双赢的“聚宝盆”蝶变,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成为该矿绿色发展的“亮点工程”。
生态更环保
该矿重视矿井环保工程建设,建立了两处污水处理厂,日可处理矿井水1600立方米,生活用水2400立方米。同时,投资数百万元,建设了中水复用工程,广泛应用于井下洒水灭尘、井上冲刷厕所等用途,节约了大量水资源,改善了矿井生产工作环境。
为减少矸石排放,该矿与周边矸石制砖厂建立合作关系,每天可消耗矸石500立方米。同时,与集团公司的热电厂和水泥厂形成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多种渠道消耗了大量的煤矸石,如今的矸石山是越来越小,山边的绿地越来越多。
该矿实施了绿化工程建设,邀请了专业园林公司根据矿区整体布局分步骤、按层次、渐推进的原则,设计一套矿区绿化方案,成立专业绿化、管理、养护队伍,形成了楼间园林绿草点缀、活动广场绿树成荫的别致布局。此外,该矿还建起了占地1000平方米的花圃繁育大棚,开辟空地进行栽培各种苗木。截至目前,全矿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矿井已连续十多年被评为山东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
“经济发展既要注重当前效益,又要兼顾长远效益,既要高效生产,又要绿色发展,既要承载起社会责任,又要担负起环保责任,这些都是北徐楼煤矿长期坚持绿色发展、环保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思路。”谈到该矿推行绿色发展工作时,该矿矿长徐现成如是说。(黄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