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君咨询集团高级咨询师 栾晓飞
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企业内资源安排与任务分配的总体结构,是企业的一种基本管理形式,它决定了企业组织内部人员相互之间的关系。组织结构是否科学、合理,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完善的组织结构可以使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顺利、高效的进行,减少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并能避免不必要的、无休止的协调。随着当前世界范围内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难以及时进行有效的商业应对和内外沟通,这时互联网转型下的组织变革越来越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信息技术
对传统组织模式的影响
1、信息化条件下要求企业更快的满足消费者需求
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消费者的需求能够越来越直接的与企业之间产生互动联系,消费者在交易中的主动权正在形成。消费者越来越重视自己的个性化需求,要求企业满足自己的喜好,甚至消费者还会主动深入企业生产组织的各阶段活动中,形成各种虚拟社区,引导个性化商品和服务的形成。消费者也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生产制造、营销推广模式,不再满足于被动的接收商品和服务,而是会越来越强烈的要求企业在他们指定的时间和地点提供符合要求的商品和服务。
这些消费者需求和要求的形成,对传统企业来说是个很大的观念转变,生产和服务的过程已不再是按部就班的严格按照既有的时间和地点来进行,而是要不断的适应消费者的需求来构造组织结构本身。通过综合采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来设计新型的组织结构,就更好更快的适应消费者需求,能够更好的把处于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消费者集聚在企业周围。
2、信息化改变了企业内部信息流动的层级方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企业内部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从而促进企业组织管理方式的变革。首先,传统的组织方式要求信息传递严格按照等级结构进行,自上而下的指示和命令与自下而上的汇报与请示是不断往复进行的,这也反映了传统组织方式对加强企业统一指挥和领导的要求。但这种方式也存在着很大的时间浪费和信息失真,与现代商业环境下要求及时反馈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趋势存在越来越大的落差。而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确保企业各级的人员都能获得及时、准确的信息来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并且面对市场情况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环境,企业也迫切需要通过分散决策来建立快速的响应机制,以便更好的应对消费者需求。其次,由于信息技术能够使企业各级人员都能平等的获取各类信息,并保证企业最基层的信息能够顺畅的送达企业高层,因此处于传统信息中间节点的中层管理者将逐渐失去作用,其信息传递和监督的任务将逐步交由信息系统来完成,这都将促进企业结构趋于扁平化,并能更好的发挥下级人员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也有利于更好应对市场变化。
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下的
组织变革趋势
1、组织结构的扁平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增加了信息量并促使信息加速流动,这对企业各层级人员工作的及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信息逐级流动的传统组织结构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不利于快速决策。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企业的信息流动将更加及时、直接、准确,对传统中间管理层的依赖将逐渐减弱。而且企业管理层级的减少也有助于增强企业及时应对市场需求的能力,也有助于帮助企业各级人员更加直接的面对市场,充分调动各级人员的工作活力,增强组织的灵活性和柔韧性。
2、组织结构的网络化
利用信息化技术,企业员工可以与工作设备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即使处于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地点,也能很好的相互配合完成任务。通过由信息化系统构建的组织网络,企业员工之间能够建立横向联系,及时、有效的传递各种信息,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提高学习能力,并能提高部门之间的协同能力,合力解决复杂的工作内容。并且,借助信息网络,企业也不需要自己拥有完善的场地和设备,而是可以选择和利用外部资源来完成产品和服务的实现过程,并在这个合作过程中,通过与其他企业建立日益密切的联系,形成企业间的合作伙伴、企业联盟等网络化组织,促使企业原有经营模式的转变。
3、组织结构的无边界化
在网络经济时代,信息化条件支撑下的组织结构不是表现为一种刚性的系统,而是越来越呈现出无边界的特性。首先,企业的管理者不会通过僵化的组织管理模式去有意地划分人员、任务、地点等界限,而是将精力集中在如何整合这些要素,以尽快地将信息、人员和行动落实到最需要的地方。“无边界化”并不是说企业就不需要边界了,而是不需要“僵硬”的边界,不需要人员都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场合从事固定的工作任务。无边界化可以使企业拥有灵活性的组织边界,以柔性组织模式替代刚性模式,实现人员的灵活办公、分散办公。其次,大多数企业具有的资源和能力条件并不是充足和有竞争力的,要想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取得竞争优势,必须要借助外部企业的力量。在保留本企业最核心、最关键、最有优势地位的资源能力后,其他的部分可以通过借助外力进行弥补,并进而逐渐弱化企业间的组织边界,实现资源重组和信息互通,共同合力应对市场变化。
网络化组织建设的保障机制
1、流程重组
流程重组是在打破原有部门界限、职能分工的基础上,对企业业务流程彻底再设计的跨职能创新过程。借助信息技术,流程重组能够改变传统企业职能管理机构重叠、中间层次多、信息传递滞后的弊端,并围绕关键目标的实现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要求来重新设计业务流程,从而达到缩短流程周期、节约运营成本的目的。
在企业流程重组的过程中,应采取扁平化管理结构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减少中间层级,将工作任务委托至企业内最低层级员工,充分调动基层员工的积极性,实现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并且,工作流程应围绕工作目标的实现进行整体设计,以完成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而不能受限于部门职能的束缚,要以过程管理代替职能管理,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自由流通。
2、团队建设
工作小组是信息化技术条件下企业组织的基本形式,每个小组成员拥有优势互补的不同技能,拥有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权限和资源,为整个生产过程提供服务。在这种组织模式下,部门间的壁垒和隔阂将被减弱或消除,信息的流动是基于任务导向而不再是严格按照等级和部门职能进行流动,这能大大减少时间损耗和信息失真,能够更好的响应消费的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而且,团队成员被授予充分的权限,既能提高团队士气,又能激励小组成员不断提升工作技能。
在工作小组模式下,小组成员充分共享信息,平等协作,相互配合完成工作任务,这也能减少传统的部门职能分隔情况下的管理费用和管理成本,减少无效劳动,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