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16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暗黑破坏神与吸血鬼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秦小华

  

  如果说,僵尸账户如同千奇百怪的暗黑破坏神,那么基金经理“老鼠仓”就是月黑风高之夜里,游荡四野里的吸血鬼。暗黑破坏神与吸血鬼唯一的共同点,都惧怕阳光。而阳光却躲藏在中世纪乌云密布的云层里,遥远得不现实、不真实、不厚实。

  今年以来,中国的资本市场非常热闹。从花花绿绿的IPO抢钱行动,到纷纷扰扰的基金“老鼠仓”核查,再到遮遮掩掩的分析师泄密事件,都足令投资者在遭遇遍体鳞伤的残败后,高呼一声痛快淋漓的“打死他”。

  投资者太需要发泄了,尤其是经历过如此多层出不穷的负面消息,它们既老生常谈般熟悉,又改头换面的陌生。

  

  僵尸账户备战IPO

  

  10日,IPO终于开闸。在轰轰烈烈的新三板分流运动之后,主板市场还是迫不及待地张开了融资的血盆大口。尽管首批IPO重启只有10家,融资不过区区50亿元,但是,管理层急于恢复资本市场造血功能的目的不言自明。

  刀板上的肉,自然也就任人宰割了。就当投资者惶惶不可终日,凄惨悲切之际,悲观失望黑云压顶,仿佛世界末日近在眼前之时,10日的A股却在蓝筹权重股的坚强护卫下,一扫9日市场的高调抛压,以鲜艳的大阳线,傲然挺立,大有逼空转态,不捣黄龙不罢军之势。

  不用说,自然是金融板块和两桶油最给力,意图抵消IPO重启的负面影响,可见管理层对资本市场的暗中支持。当然,足令金融板块,尤其是银行板块坚决护盘的动因,还有一条给力的利好,那就是,10日央行突然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不可厚非的是,本次定向降准被官方人士解读为支持三农企业和小微企业。但这样的解读背后,也许隐藏的潜台词是,三农企业和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和赢利能力,正变得更加艰难,尤其是获得资金支持的难度加大。

  之所以认为三农和小微企业生存艰难,是因为在4月中旬,管理层一直坚持并奉行“不因经济一时波动,采取短期强刺激政策”,并在5月初强调,“若采取短期刺激经济,今后也许会更难过”。而央行突然定向降准放水,显然是意识到了三农和小微企业生存困局。

  当然了,令投资者更惊讶的是,也许市场对IPO重启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仇恨,毕竟在江河日下的市场里,绝大多数个股阴跌不止,赚钱效应相对困难,而新股上市却可以提供新的赚钱契机。

  打新一直是中国资本市场的获利神器。尽管在熊市里打新并非一本万利,但赚钱的欲望和机会,却欲罢不能。有媒体报道数字为证,说从4月18日新股预披露开始,至5月底,近4万户此前从未参与交易的“僵尸账户”激活,积极备战打新业务。

  

  老鼠仓与泄密门

  

  如果说,僵尸账户如同千奇百怪的暗黑破坏神,那么基金经理“老鼠仓”就是月黑风高之夜里,游荡四野里的吸血鬼。

  “老鼠仓”对于投资者来说,并不陌生。在中国资本市场,“老鼠仓”时有耳闻,屡禁不止,属于春风吹又生的主儿,宛如大街小巷里四处张贴的牛皮癣广告。每年都会有几个不走运的倒霉蛋,在众怒难犯下,被措辞严厉地谴责,被微不足道地罚款,在市场禁入后,风平浪静一了百了。

  “老鼠仓”违法成本的低廉,正是基金经理争先恐后鱼贯而入的原因和动力。一旦被抓现形,只能怪自己点背。因为,监管的漏洞确实太多了,违法成本十足的低,更重要的是,全国基民的钱往自己钱袋子里送,是不需要承担任何道德责任的。

  所以,一旦有基金经理被查的传闻,多半是管理层做做样子,即便有人不幸被判刑,也顶多一两年光景,与之在资本市场的非法所得,相形见绌。

  今年以来,江湖传闻泽熙私募和南方基金前明星基金经理被查。而最终,两人却虎口脱险化险为夷。当然,话又说回来,与管理层急于IPO,重启相比,区区几个老鼠仓又算得了什么呢?

  从某一个方面看,水至清则无鱼,市场里也需要“老鼠仓”来活络市场,搅动投资者神经,活跃市场交易的。毕竟,“老鼠仓”也是完善有效市场理论的一个阶段。

  突然一下子想起“老鼠仓”的孪生兄弟内幕交易。内幕交易实则“老鼠仓”的基因变异,典型之特征,诸如各种“泄密门”。

  8日发生的中信证券分析师泄密事件,将证券分析师、基金经理、上市公司之间的灰色交易,一览无遗地展现给投资者。中信证券分析师张明芳在微信群里,先于丽珠集团公司公告时间,透露丽珠集团股权激励计划,而此前该计划也未曾在相关研报中被提起。

  “泄密门”发生后,虽然相关人士已被停职调查,但证券分析师、基金经理、上市公司之间的灰色交易,投资者又能真正知道多少呢?真相从来就是少数人和局中人的饕餮大餐,那些可悲的旁观者,除了胡乱揣测、妄自菲薄之外,又能怎样呢,顶多以头抢地尔。